不清楚就不清楚吧,反正都是演技小白,稀里糊涂地,就这么混进了剧组。
《燕京》的故事背景是半架空的,沿用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史料。大架构是权谋,但其中还是夹杂了一些儿女情长风花雪月。
杨枝和于菲菲在剧中就是俩小侍婢,家道贫寒于是被送进宫来。两个人虽为姐妹,但性格迥异。一个温软善良,一个满腹野心。
李兰把温软善良的那个角色分给了杨枝,这角色的结局虽然是惨死,但其性格很惹人怜爱,是那种被挫骨扬灰很可怜,但同时也能因此赚一票眼泪,让人同情心疼的角色。
另一个小侍婢虽然活得久点儿,但一路腹黑到底,中途还试图勾引王上以此上位,最终被女主角识破野心,打入冷宫终身监/禁。
于菲菲挺怕这个角色给她招黑的,怎么演都演不好。片场里导演一直对她说,要狠一点狠一点再狠一点,你可是个心机婊啊。
于菲菲都想哭了,她真不是个心机婊啊,而且她也很怕演心机婊,所以在演戏的时候总似有若无地带着点儿自己的本色,挑唆时不够两面三刀,下毒时不够心狠手辣,勾引时不够妖媚浪荡。
她时刻记得自己是个光鲜亮丽走花路的爱豆,浑身充满正能量。有野心也是堂堂正正地争取,不搞手段,不玩权势。
这怎么演得好。
戏一条一条地试,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
浪费钱浪费时间浪费心力,导演的耐心没了,在片场彻底火了。
也不知道是冲着谁说的,总之就是阴阳怪气地在喊:“总有些人靠着资本运作抢角色进剧组!以为自己有后台有金主就了不起了?进组后不好好琢磨自己的演技,还想天上掉馅饼,以为不努力演我的戏就能一炮而红?我告诉你们,绝不可能!”
说完,啪地一声,把设备摔了,椅子踢了,人火气冲冲地走了。
留下一片场的人鸦雀无声,工作人员和演员们面面相觑。
这指桑骂槐地在说谁啊?
靠资方亲戚这层关系进组的演员咽了口口水,靠请方维吃饭进组的女演员沈艺咽了口口水,靠沾福杨枝进组的于菲菲咽了口口水。
以为自己谁都不靠,但实际上也靠了方维的杨枝也咽了口口水。
一半是吓的,一半是饿的。
都几点了,怎么还不放盒饭。
“吃饭吧!吃饭吧!”导演走了,各部门也都休息了,场务把盒饭运进来,各自领饭,各自找个地方吃饭填肚子。
“演戏好难啊——”于菲菲捧着盒饭却一口也吃不下去,平日里挺坚强一妹子,刚才被大导演凶了一通,此刻再也扛不住,眼泪珠子啪嗒啪嗒地滚下来。
滚到盒饭里。
杨枝连忙把她的盒饭抽走。可别浪费了。
于菲菲空了手,干脆把自己整个抱住,“怎么办啊?我真的演不来,惹得大家都不高兴,兰姐肯定也要对我失望了。我还不如回去唱唱跳跳,我想退组了。”
“没这么严重。二姐,我觉得你就是还没放开。”
于菲菲瞥她一眼,“你说得轻松。我们是偶像,包袱还是得背着的好吧?你那个角色倒是好演,只要装个柔弱,然后哭几场就好了。我这个角色太有层次了,一般人根本演不出来的好不好。”
嗯?不至于吧?
想挑唆就挑唆了,想下毒就下毒了,想勾引就勾引了。这是个想啥干啥的大直女好吧。正是因为这么直,最后才被女主发现抓起来暴打的好吧。
这能有多少层次啊?
杨枝笑笑,“其实真没你想的这么难,你只要直来直往就好啦。”
《燕京》的剧本杨枝是好好研究过的,而且她不光研究自己的角色,还研究和自己有对手戏的角色,有余力的时候甚至也研究一下和自己没有对手戏的角色。然后她把每个角色的主要性格特点用一到两个词概括,写在角色名字的旁边。
于菲菲饰演的小侍婢锦绣旁边,杨枝就写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野心,一个是直接。尤其是“直接”二字,杨枝给它画了个圈重点强调,这意味着锦绣其人胆大包天,敢想敢做。
搁在今天就是个奋斗在时代洪流中敢为人先的实业家啊。
其实在杨枝内心里,还是挺佩服锦绣这种先下手为强的性格的。
她把自己的看法无一遗漏地分享给于菲菲,这样这样,那样那样。
于菲菲都快听懵了。她以为自己已经把人物吃得够透彻的了,所以刚才才敢说自己的角色有层次。可现在听杨枝这么说了,于菲菲忽然觉得,她挖得根本不够深。
杨枝挖得比她深,可又不是弯弯绕绕的那种深,是直接一铲子下去,把角色捅了个底儿朝天。
看得特别透彻。
于菲菲饿了,拿回杨枝手里她的盒饭,一边吃一边听。
特别下饭。
盒饭见底了,杨枝也分析得差不多了。
于菲菲目瞪口呆地看着杨枝,一时半会儿都没法儿接茬。
“分析得不错。”
于菲菲循声望去,不知导演是什么时候从哪儿冒出来的,此刻正拿着个保温杯站在她们身后,“既然说得这么头头是道,那么,你俩就把角色对调一下吧。”
导演指着于菲菲,“你演温玉。”
又指着杨枝,“你演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