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寄柔与杨临风查验过该官员尸体,确认此人的确是死了。只是他的自尽,疑点比之俞若白悬梁只多不少:他既然能被叛军收买,必定是有承担后果的觉悟,何必匆匆自杀?
根据王寄柔观察,这名官员自杀时,腰间佩刀。此刀宽约一寸,长一尺,实际上跟裁纸刀差不多,基本上只起到佩在腰带上的装饰作用。这倒不是重点,而是孔尚书一家的尸体上,仵作提到每具尸体上最浅淡的那道伤口,正是宽一寸长一尺、较钝的刃具造成。
这类刃具,并不常见,因为几乎不具备使用价值,简而言之,除了鸿胪寺官员专门配发作为官服装饰物的一部分,很难在别处买到。
难道这名鸿胪寺的官员,曾经参与过杀害孔尚书一家?
献礼乌龙一事,不知与这桩灭门案有怎样关系。鸿胪寺官员自尽,是否和俞若白一样,是“被上吊”的?
她将自己的疑惑告知晋玄月,并成功使晋玄月对她的好感……没有丝毫改变。晋玄月只淡淡应了句,他知道了,会查清楚的。
——会个辣子。
*
进献头颅这桩事,皇帝此回看起来是真动了气。翌日,他便又派了一万人马奔赴北方边境,大有把叛军连同胡人平推了的架势。
王寄柔主动请缨,不过皇帝一句话给她怼了回来。
“你若去了,谁人照顾你父母?谁人做朕的御前侍卫?”
于是,王寄柔只能老老实实继续当她的御前侍卫。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端王皇甫琦某天早上跑到紫檀殿,要求娶王寄柔为王妃。
这事儿并非以讹传讹让王寄柔知晓的,而是事发时,王寄柔正在紫檀殿门口值班,皇甫琦跟一阵旋风一样卷了进去,起先也不知道跟皇帝寒暄了什么,忽然就提高嗓门道:“微臣欲娶王寄柔,微臣只此一个请求,请陛下成全!”
站在门口的王寄柔猝不及防被cue到,满脸懵逼,并维持着懵逼的表情看了看站在一边的杨临风……好吧,杨临风没有表情。
皇帝不知说了些什么,总之一定不是让皇甫琦满意的答复。因为接下来皇甫琦就反问道:“皇兄,你既立王寄芸为丽妃,为何微臣不能娶王寄柔?”
皇帝恼火地提高了嗓门:“琦儿,朕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以为你把王寄柔娶回去,她就安全了,就不用去查案子,去剿灭叛臣了?王寄柔不是端王妃,是御前侍卫,是镇远将军!这些事,她本当去做!”
王寄柔尴尬得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她十分感谢杨临风没有嘲笑她,甚至没有泄露半分鄙夷的神情,而是非常敬业地装成一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聋哑人。
紫檀店内,兄弟俩一言不合……皇帝将端王轰出去了。王寄柔目送端王那身着红衣的骚气背影怒气冲冲消失在紫檀殿远处的夹道中,感到心情有些复杂。
当天,王寄柔、杨临风和皇帝三人都默契地当做此事未曾发生。只是王寄柔突发奇想,如果当时王寄柔答应了晋玄月的提亲,晋玄月来告知皇帝,他要娶王寄柔时,皇帝会如何反应?
那个雷雨交加的夜里,如雨点一般落在额头的吻……而且,那天夜里,是丽妃被册封的日子。
如果说端王制造出来的小烦恼只是开胃小菜,那么王寄柔那位亲爱的堂姐王寄芸制造出来的心塞事,就妥妥是正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