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2 / 2)

周荷花这段日子大概是这辈子最难过的时候了,弟弟坐了牢,弟妹没了孩子还带着大的女娃跑了,村子里到处传着她们家逼跑了儿媳妇孙女的流言,越说越难听,放在以前她肯定要和人好好的吵一架,可现在她实在没有那个功夫,家里的地卖了,这个时候卖地实在不是好时候,辛辛苦苦了整年,地里的收成成了别人家的,卖的钱全让她贿赂狱卒和大夫了。

她得罪不起捕头岳家也贿赂不了大人,只能眼睁睁瞧这大才被判了刑,公堂上弟弟对她破口大骂,回了家还被老娘打了一顿,她在程家好吃好喝这么多年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

可是这是她亲老娘,怎么也得忍下了,天杀的程大郎藏了她的钱害得老娘到现在还恨着她。弟弟的事情已成定局,他们又到处的找那个丧门星女人不管怎么样也是花了两贯钱娶来的孩子没了就没了,关在家里干活儿总可以吧!还有那个孩子,怎么也是她家大才的种,周家的血脉,也不能丢了。

想是这么想,可她们到处找,亲家找了闹了一场,镇上也找了就是没有,最后还是想着把麦子割了卖点钱好过冬。

周家一共就六分地卖了还有四分,可惜一年里,老娘和弟妹照顾地照顾的不好,收成少了许多,麦子长得也不大好,就这样也把两个女人折腾的够呛。去找叔伯们帮忙人家退避三舍,老娘还让她去找程大郎来,她如何开的了口?她翻了婆婆的屋,打了弟妹,和程大郎掐了几次,现在正是程家收麦忙得很,她非但没有回去帮忙还要程大郎来,哪里还有这个脸?

顶着酸的不是自己的身体去厨房拿了昨天剩的已经发冷发硬的窝头去了地里,恍惚看到一个男人在她地里,一开始还以为是贼,仔细看,身影像极了她家大郎。

“哎,那不是程大郎吗?”

周荷花抿唇上前问了句“你怎么来了。”

“娘喊我来收麦。”

周老娘得了便宜还卖乖“哎呦可算是有点良心晓得我家大才进去了,你说当初给点钱大才也不会进去!”

程大郎一声不吭不停的割麦,周荷花心里顿时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她其实也知道弟弟出来的可能几乎没有,只不过和老娘一样自己骗自己罢了。

期间,周荷花几次想和他说话,程大郎不言不语,后来说道麦子收了就跟他回去时,程大郎才开口“你还是呆在周家吧!”

慌乱有感而生,周荷花这才后觉,糟糕了!

周荷花那边阿善一概不知,等程大郎回来后,阿善和程老太打了招呼赶紧去魏家了,秀梅怀孕啥也不能干,家里麦子种了六分(一共十二分,六分种了玉米)男人都还忙不过来何况家里就她老娘一个人。

阿善一到魏家就帮忙做饭,轮班摊麦,完了还要帮忙捡麦子,等魏家的麦子终于割完了,半个月过去了,她大哥总是找得到哪里有招短工的活儿,每天带着程家兄弟早出晚归割麦去,割麦辛苦的很,工钱也比收玉米的多了五文钱。

阿善看着程延回来倒头就睡的疲惫样实在不忍心,有时候她都想不赚这个钱好了,反正他还存着三十两银子呢,做什么这么拼。

阿善没忍住说了,程延只是拍拍阿善的手“我现在多做些,多赚些以后孩子大了我两老了就啥也不干,天天坐家里吃花生。”

阿善没忍住笑了,还吃花生,一点追求没有。

疯狂的收麦波终于过去,程延和大郎拉着麦子去镇上卖,

麦子长的好,颗颗饱满,十个大麻袋,卖了整整三贯钱,三千个铜板,钱拿回家时程老太笑的眼睛眯成了缝。

——(肯定会有人想为什么玉米和麦子价格差那么多呢,一般情况下,像玉米耐旱好养活的都是在旱地荒地上耕种,而麦子自然是良田肥沃的土地生长,两个庄稼也有等级区分,所以价格上也是有差距的。)

两兄弟回家时还带了一块五花肉,阿善也舍得油,做成了土豆红烧肉,难得奢侈的蒸上一锅大米饭和萝卜汤,色泽油量的红烧肉配着晶莹剔透的大米饭让全家嘴巴忍不住口水泛滥,胃口大开,毫无意外地所有人都吃了两碗,程老太和阿善一个是吃多了难受一个是胃口小,吃了一碗也就放下了,饭后大宝摸摸鼓起来的肚皮说“要是天天吃多好啊。”

程大郎一脚踹过去“兔崽子想的美!”

阿善烧了水泡澡,程延给她摘了芦荟来,短短两个月时间,她的手糙了不说,脸上的肉都瘦消了,嘴唇泛白没有血色,程延心疼的不行摸着她手上已经消了很多的肿块“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年年大丰收我也愿意这般。”阿善笑眯眯的说,一边拿着芦荟仔细抹脸抹手,古代没有面膜化妆品,只能用这些天然的植物替代了。

从木桶里出来阿善觉得整个人轻松了许多好像又活了过来,程延往里再倒两桶热水进去泡,阿善就隔着屏风数钱。

玉米和麦子两波做短工合起来大约有一个月,最多工钱有三十文,最少的也有二十文,这段时间下来赚了三百五十文,这些钱程老太一文没收,估计是看两个儿子辛苦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今年玉米麦子赚了三千四百个铜板让她心里高兴。

加上存的六两五百文钱,现在有六两一贯二百五十文。

程延穿了衣服出来看阿善小财迷的模样觉得好看极了“说起来这么久你都没有去镇上,等纳税之后我带你去镇上,镇上有家面馆的面可好吃了。”

阿善眼睛一亮“可以去吗?家里会不会忙?”

“还有大哥,忙啥?就去一个上午有啥不可以的。”

阿善连连点头“那我得多绣些帕子,到时候拿到镇上卖。”

“还想着钱呐,赶紧过来睡觉。”

土地要纳税,一般都是秋收后的半个月,等纳税的官员到了大河村,程延就带着玉米粉去排队了,麦子价钱高,谁也不舍得拿去白白纳税,这样玉米就要交的多了,毕竟价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