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隆安帝赐婚镇国公嫡女宋瑛为太子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期年一月初七,漠南铁骑扣甘宁关,夺西北七城。
太子请旨携太子妃随镇国公亲征西北,多次挫败漠南军。
五月中旬,隆安帝崩,战事如火如荼,太子分身乏术,并未回京登基,反而下旨令十四岁幼弟白崇彦监国,同时设四位辅政大臣。
四年后,白崇晖带领肃北精兵穿越沙漠,迂回至敌后,与前军前后夹击大破敌阵,以少胜多。漠南军被击溃,漠南求和,太子班师回朝。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妃本为音律大家,与太子巡视城防时偶有感触,发明了一种战歌,三军对垒时奏响,竟有震慑敌军,提升己方战力之功效。
这一战历时四年零九个月,来势汹汹的漠南铁骑铩羽而归,在四国战无不胜的铁骑遭遇重挫的同时,也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大皇子扬名天下。
更何况,白崇晖本就丰神俊朗,不然怎会把美绝四国的宋瑛娶回家?晟国若有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那么因为战争而消耗的国力的恢复是指日可待,再更上一层楼也不是难事儿。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威震西北,勇冠三军的新帝,不,太子…也不对,总之就是这么一位众望所归,惊才艳艳的人物,他回京的第一道圣旨竟然是——禅位!
文武大臣纷纷挽留,白崇晖就给了他们一句话:“国事繁复,吾力不能及也。”老子嫌累,不干!
呵,还真是他们老白家一脉相承的任性。
至于受累去当国君的那一位,可不就是他弟弟白崇彦嘛。
次年白崇彦登基,帝号晋北,国号永安。
可惜好景不长,退了位的端亲王本想带着王妃游历天下,谁知动身之前查出来,端亲王妃怀孕了!这一胎怀的极为凶险,太医们都建议放弃这个孩子,但端亲王妃对这孩子执念很深,和端亲王大吵一架,硬是把她保了下来。
结果好不容易挨过怀胎十月,端亲王妃难产,孩子刚生下就撒手人寰。
端亲王伤心欲绝,在外四年多的旧伤发作,没撑过两月也去了。
至此,这对英年早逝的天作之合在四国只余传说。
白崇晖过世前,把女儿亲手托付给了弟弟白崇彦,在女儿的啼哭声中合上了双眼。
晋北帝即刻下旨,端亲王之女赐名白颜若,封乐康公主,赐居泰安宫,从此为朕义女。
颜若是什么?那是一味极为珍贵的解毒良药,当初晋北帝幼时受难,端亲王与未成婚的王妃宋瑛两日内奔波千里,联手取药,才在生死边缘救下了他。乐康的封号意味着什么?这是晟国历代国君偶尔给自己最宠爱的女儿的封号,封地是晟南最富庶的一个省!记住,是偶尔,不是每一代都有乐康公主的。还有泰安宫在哪里?皇帝寝殿旁边,出门拐个弯就能见到皇上的地方!
晟国的乐康公主从来都是这天下最富有最有权势的女人,没有之一。
可见晋北帝对这位小侄女有多宠。这就是昭告天下:我侄女是天赐的宝贝,是我大晟最尊贵的公主,是我最重视的孩子。
晋北帝可
不是说说而已。小公主刚入宫时一直啼哭不止,怎么哄都不行,唯有晋北帝抱着的时候才肯歇歇嗓子,于是晋北帝那一段时间上朝都抱着襁褓。年轻的国君抱着婴儿一边摇晃一边一本正经的与群臣讨论国事,怎一个滑稽了得。这位可是连自己家孩子都没这么惯着的主儿。
群臣窥见了晋北帝的心思,那赞誉的好话如满天飞雪一般飘到晋北帝案头,小公主百日那天,大臣们送来的奇珍异宝更是不计其数。
小公主也不负众望,粉雕玉琢的小团子,端的是冰雪聪明。
纵使年幼失怙,晋北帝亲自教导的小公主,要比大多皇家的孩子幸福很多。
有大臣私下分析原因,认为这是感恩。
白崇彦是隆安帝第十六子,前面活着的哥哥有十二个,后面没死的弟弟有八个,生母位份不高,又早亡,母族势力不大,他自己在皇子里面又是个不高不低的尴尬位置,一点都不受重视。皇子里面最荒唐顽劣的九皇子白崇欢,每七天还要被叫到思政殿被隆安帝训斥一番呢,更别提那些有一技之长的皇子们了。白崇彦就只能每月隆安帝检查皇子们功课的时候,远远的见自己父皇一面。
可想而知,这样一个母亲早亡,不受关注的皇子日子有多难过,宫里受主子们宠信的宫人都比他过得好。
白崇晖比白崇彦整整大了十五岁,在他出生前就已经出宫开府了,一次进宫时偶然遇见了躲在御花园假山里的白崇彦。当时白崇彦六岁,用膳时打碎了盛汤的琉璃碗,被服侍的宫人扇了一掌。他趁宫人不注意偷跑出来,站在御花园的鱼池用倒影查看伤处,碰巧白崇晖路过,他便藏了起来。不巧的是,白崇晖正奉了隆安帝的圣旨,巡查宫内布防。这躲躲藏藏的小鬼可不就撞枪口上了。
白崇彦根本就没指望白崇晖能帮他,碰到过他被欺负的皇子不在少数,不过来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最好的情况也就是来问两句,训斥一下宫人。等他们走后那些奴才们更会变本加厉,他们是不会真的关心他的。
没错,他小,但是他不傻。
就是这么一个他没有期望过的人,抱着他,巡视完宫内布防,又抱着他去了他的住所,在他的指认下将那些狗奴才一一杖毙。随后隆安帝下旨,十六皇子交给端王代为教导,暂居端王府。
那时的白崇彦是畏惧的。虽然白崇晖惩治了那些奴才,但在白崇彦幼小的心里,那样血腥的杀戮所代表的是残暴,他怕。
出乎意料的是,白崇彦这个“残暴”的大哥,对他非常好,几乎把他当儿子养大。还为他争取到了去书院的机会,这意味着他以后是有资格坐上皇位的!
试问这样一位亦父亦兄的大哥,怎么能让他不感激!
更多的原因是他喜欢大哥府中的氛围,身为帝王,他无法使皇宫变得和端亲王府一样,那不现实。但让小侄女在那样的氛围中长大,是他力所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