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也就是普通不读书的老百姓,老人只能依靠孩子们养活,虽然已有礼教,但生活困苦的人们只能依照自然规律来行事,年轻人尚且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老人更是的命运靠,人这种被动性的作用下,白丁家的老人只能看着儿子,儿媳的脸色行事。有钱的老人还好,没钱的命运堪忧,虽有氏族宗祠的长辈,但也难免家事繁多,不能事事顺意。
这种家庭的老人应该是活一天算一天,消极应对主义思想占据了他的人生。
同一时间,有钱有官位的人家,由于财产是长辈儿积累且有礼法,年轻人反而事事受封建礼教的教育,敬老尊老,唯命是从。这种家庭的老人由于权利最大,他们是利己、利族主义的思想代表。
利族是指利于宗族,一切事物的行事,按照祖宗之法,从而更加的维护长者的权利地位。用祖宗行事之法,治理家族事物和管理家族成员,以达到宗族繁盛。这种思想,到现今还有许多家庭有存在,它有利于统一管理成员且有章可循,但缺点是过于守旧。
这种思想不利于新思想、新事物的萌芽,慈禧为了保住自己的垂帘听政决策权,以戊戌变法违逆了祖宗之法为名,使变法百日就被废止。中国也就因此而失去一次发展的机会。”
春枝见他喝水,立刻插嘴道:“你这根本文也没有关系啊,讲了一大堆废话。”
“我这不是讲历史发展吗?这不马上就到资本主义社会啦。
随着生产资料的技术发展,人类社会已不再为食物而忧,资本主义的节奏,领导在欧美走向繁荣。老人们虽已年老,但年轻时有积蓄,或者因为社会福利的出现,让他们不再为老无所食而忧。
于是个人的浪漫主义思想占据了老人的思想主流,本文中的老人就是这个时期的老人。
他更关注于自己平静的生活,更愿意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因为他们不需要外界物质的过多给予,也不想理解社会思潮,政治变革,甚至不愿打扰儿女。因为他们也明白,孩子们有自己的世界,不能让他们过多的知道自己太过老了,因为自己再老依然有自己的观点和尊严。同时他们也尊重儿女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他们独立的人格,给了他们自由浪漫的自由主义思想。”
“你的关注点在老人的思想,根本跟本文的主旨没有关系。你最好给我解释清楚,要是不能自圆其说,我就要收拾你!”春枝依然为刚才的事愤愤不平。
“老人是一个浪漫的自由主义者,他不是任何一方的敌人,但战争的结果是夺走了他的生命和夺走了他的动物们的生命,也就是夺走了他的生活。
老人不在乎自己的命运,那是因为他活着,是因为他被需要,他被躺在坟墓里的爱人需要,因为他俩的爱情在他的心里是最美的,一旦家乡被炸,妻子的坟茔他都无法回去寻找,那他的寄托在哪里?
他的动物们失去了生命,他又一次被不需要了,他的生命意义又何在?
关键还有一个点,老人为什么不走?不是他不想走,他要是不想走,他根本就不会离开他的家乡,不会离开妻子的坟墓,不会离开他的动物们。因为那里才是他的小世界。
此刻他一定是知道自己不行了,他只是想有个人听他的爱情故事,因为那是他生命意义。他更想有一个人听他被需要着,因为他有他的小世界。
如果不是战争,他不是一个不被需要的人,不是一个让人可怜的可怜虫。
外国的许多老人从不愿意别人认为他老了,一篇文章中写到一个老人天天带着长把雨伞出门,年轻的同路人总认为老人知道天气预报,可最后打听后才知道老人的腿不行了,用拐杖他怕别人说他已经老了。
本文中的老人,跟侦察兵讲了那么多话,都是关于别的事,但只说我只是累了,其实此刻他不光是人累,他的心里已经明白,这也许是他人生的最后时刻,或者说这也许是他人生中最后的有尊严的时刻。
是战争粉碎了他浪漫的自由主义思想,和他的小世界。”
钟云飞说完,坐下来休息。
“诶,我发觉啊,要是上课也像这样就好啦,各种观点,旁类学说,雅俗共赏,甚至情侣打架,不管系不系统,观点严不严谨。但是一下子文章也读了,重点也记了。还知道了凡高的《格尔尼卡》。那该多好啊!哈哈哈!春枝不好打人的啊!”
周欣蕊说到情侣打架时,用手指了指春枝和云飞,春枝抓住她一顿撕扯,周欣蕊还仍然不忘把话说完。孩子们说着笑着,打闹着,无拘无束的欢笑和青春,在这里如阳光般明媚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