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恒不回北疆,是帮太子防着宋王。
皇帝这几年已经越发糊涂,如果他在这时候叫宋王回来,那真可能是太子……
天还没亮,相比京城的波涛暗涌,嘉福寺这头一片平和。
舒媛的汤圆儿才开始混糯米粉,刚才打了照面的老妈妈便带了丫鬟进来。
两人先前见过,老妈妈对舒媛略一福身,算是见礼。
寺庙的厨房很大,有好几个烧火师傅值夜,见状又给老妈妈起了一个灶。老妈妈嘱咐把莱菔子洗了,配上精米熬粥。
舒媛听到莱菔子煮粥便知道是对付郁结引起的咳嗽,她母亲在世时候也常吃这一味药。
这会儿她手里裹的是糖心的圆子,一会儿就好,那头的粥才上灶,她这边的水已经滚了,把圆子下下去,一会儿就漂起来,白白胖胖的,很诱人。
舒媛把小圆子捞起来,交给静巧,装到匣子里,带回房用。
听见那头丫鬟和老妈妈说:“莱菔子味辛,先前主子都只肯用小半碗,要不妈妈加些糖调一下味,兴许好一些。”
老妈妈摇头:“怕是太腻歪了,更吃不下。”
这那莱菔子其实是萝卜子,味道比萝卜要辛辣很多,加了甜味还不伦不类。
其实,老妈妈也想太医能帮忙改为莱菔子的药丸子,但是那年轻的医痴太医说:老王妃如今的身体,下药得温和。
舒媛想了想,道:“这位妈妈,不慎听到了你们的对话,可能容我也插一句。”
老妈妈闻声看过去,道,“本是公用的地方,小姐听到也正常。”她看她亲自下厨,想来着厨艺方面也有些心得,诚意道,“小姐但说无妨。”
“等您返家之后,可以试试汤骨做底熬这莱菔粥,莱菔子本是萝卜子,带着萝卜辛,配汤骨是不会冲撞味道的。”
老妈妈心想可眼下是在寺庙,怎么能用荤汤呢。
又听她道:“如今在寺中,只能食素,则可以试试加上一些菌菇熬的素油吊一下鲜味。这莱菔粥要早上空腹的时候喝,才最见效,带点咸鲜也更开胃些。”
菌菇熬的素油倒的确是来寺中,寻常人家都会要带的一样调味,老妈妈手边是有的。老妈妈谢了舒媛,她也没再说什么,跟静巧出了厨房。
老妈妈熬好粥,给老夫人端了三个不同的碗去。
老夫人起来倒觉得奇了,“你要我用三碗这么多?”她哪里吃的下。
老妈妈道:“哪里,三个的味道都不一样,这个是什么都没加的,这个是加了蜂蜜的,还有这个是加了菌菇素油的,给您的选择多一些,没准您能多用一些。”
丰老王妃没好气,“再多选择还不是那味。”
那莱菔粥喝多了,真觉得嫌弃。有时候人老了,便是有些像孩童的。老妈妈不得不多说了几句好话,老王妃才拿了勺子,嫌弃的在各碗里挖几口,到最后一碗的时候,的确觉得加了素油的还可以,不觉多吃了几口。
老妈妈心里就踏实了些,把厨房里听那个姑娘建议放素油的事说了。
老王妃没当回事,道:“那等会儿,你让人给那边送个点心,算是谢她一声。”
※※※※※※※※※※※※※※※※※※※※
一碗粥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