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1 / 2)

四人重新拿起筷子,默默地吃着饭。虽然气氛依旧有些沉重,但姜白的心中却多了一份力量。她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情绪中,必须尽快找到应对之策。

饭后,姜白将姜叶、陈莲和李明清送回房间,叮嘱他们早点休息。自己则回到书房,开始熟悉公务。

夜深人静,姜白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一支笔,却迟迟没有落笔。她的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圣旨的事情,心中一阵烦闷。她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段景站在庭院中,踌躇着不敢进去,他望着姜白的书房,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姜白此刻一定也在为这突如其来的赐婚而烦恼。他想要上前安慰她,更怕自己的出现反而会让她更加困扰。

段岳和段琦站在一旁,看着段景的背影,心中也是百感交集。段岳拍了拍段琦的肩膀,低声道:“让他静静吧,这件事,只能靠他自己想清楚。”

段琦点了点头,但脸上的焦急之色却丝毫未减。他忍不住低声道:“大哥,难道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二哥和姜白真的……”

段岳摇了摇头,打断了他的话:“这是皇上的旨意,谁也无法违抗。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让他们能有机会再次好好了解彼此。”

段琦叹了口气,不再说话。

接下来的几天,姜白和段景之间的气氛依旧尴尬。两人虽然同处一城,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姜白依旧忙于城中的事务,而段景则整日待在军营中,仿佛在刻意回避着什么。

然而,平城的局势却不容他们继续沉浸在这种微妙的情绪中。随着春季的到来,城中的粮食储备逐渐告急。

一天傍晚,姜白召集了段家三兄弟和几位重要官员也就是原先军队中的幕僚,商讨应对粮食危机的办法。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姜白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清冷而坚定:“各位,平城的粮食储备已经不足,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段岳点了点头,沉声道:“我已经派人去周边城镇采购粮食,但现在是春耕时节,大家都缺粮,短时间内恐怕无法运回。”

段琦皱了皱眉,低声道:“难道我们只能坐以待毙吗?”

姜白沉默片刻,忽然抬起头,目光坚定:“或许,我们可以尝试自己种植粮食。”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段景一直在管着后勤的事务,对这边的粮食种植问题都很了解:“平城地处西北,并不容易耕种,最好的方法还是应该去其他城市购买粮食,用以度过春耕这一段时节。”

姜白微微摇头,目光中透出一丝坚定:“军师,我明白你的顾虑。但平城地处西北,交通不便,且周边城镇的粮食储备也未必充足。即便我们派人去采购,路途遥远,加上很多地方的路并没有解冻,少数闲人可以通过但是大型的车辆过不去,粮食能否及时运回更是未知数。与其将希望寄托于外,不如自力更生,尝试在平城内部解决粮食问题。”

段岳眉头紧锁,显然对姜白的提议并不完全认同。他沉声道:“姜大人,平城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不适合大规模耕种,即便我们勉强种植,收成也难以保证。更何况,春耕时节已过,现在开始种植,恐怕为时已晚。”

姜白并未被段岳的话动摇,她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逐渐暗下来的天色,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将军,我知道平城的条件并不理想,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尝试。若是一直依赖外界的粮食供应,平城永远无法真正自立。

就因为粮食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上次被江晖火烧粮仓和从外地进购粮食上吃了多少苦头?

至于春耕良种的问题,我查阅过一些古籍,发现西北地区有一种耐寒的作物,可以在晚春甚至初夏播种,且生长周期较短。如果我们能引进这种作物,或许能在秋季收获,缓解粮食危机。”

段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姜大人,你说的这种作物是……”

“土豆。”姜白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而从容,“土豆耐寒耐旱,适应性强,且产量高,生长周期短。若能在平城推广种植,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段琦眉头微皱,显然对土豆熟悉,他来到这边比较喜爱的主食就有土豆,但是据了解过它的产量并不理想:“土豆?咱们一直吃的那种?产量并不是很高啊。”

姜白微微一笑,目光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校尉,你说得不错,普通的土豆产量确实有限。但你知道吗?土豆其实可以通过培育多倍体品种来提高产量。多倍体植株通常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高的产量,尤其是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

段琦眼神迷茫,这种现代知识,他完全不了解不过想起那天晚上姜白操纵着植物段样子:“多倍体?这是什么意思?”

姜白耐心解释道:“多倍体是指细胞中含有超过两套染色体的生物。比如,我们常见的土豆是二倍体,也就是拥有两套染色体。

但如果通过人为干预,培育出四倍体甚至六倍体的土豆,它们的植株会更加健壮,块茎也会更大、更多。

我曾经在一本西域的农学古籍中读到过,有些部落已经在用这种方法培育高产的土豆品种。”

被这么一解释,大家的眼神更加迷茫了,只有段景好像有那么一点点懂了,“大人的意思是说,虽然现在的土豆看起来是一个,但是其实是两半身体,就像很多叶子的嫩芽一样只有两瓣,但是通过我们培育一下,可以把它变成三片叶子或者四片叶子。”

姜白点头,这样好像更通俗易懂了,“军师解释的到位。”

一位官员起身说,“大人,这种方法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操作起来恐怕并不容易。我们平城既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