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零零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546章 师徒皆疯子,造反这件小事

第546章 师徒皆疯子,造反这件小事(2 / 2)

可他们心中的疯狂,却足以让他们舍弃利益,去完成自己的执念。

普通人做不到,那选择一个正直的人去教导,托付衣钵。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好,贫道会跟他聊聊……”

见姚广孝答应此事,张异也放心下来。

他们二人,自然而然聊起顺天府的各种事务。

关于造城的收尾,关于在北方将日月时报推广开来,再聊到春秋学院。

姚广孝展现出了他强大的执政能力,将这些东西办得井井有条。

“师父,听说咱们的北伐军,要往回走了,这次北伐虽然算不得失败,但也没有成功。

太子殿下此时来,大概也有迎接徐将军的意思吧”

“大概是吧”

提起这次北伐的事,张异眉头紧锁,这次蒙古人跑得实在太过诡异,让他也摸不着头脑。

自从北平守卫战之后,蒙古人痛失十几万精锐,这对于生产力落后的漠北而言,也是十几年都恢复不得的伤痛。

这些人里边,许多士兵投降大明,重新整编。

有自己的地图,加上蒙古降军的情报。

大明为了第三次北伐,已经准备了太久,这场几乎必胜的战争,却如同一拳打在上。

“太子殿下替皇帝提前视察新都城,同样安抚远征军的意思,陛下大概也嗅出阴谋的味道……

不对”

张异抬起头,询问姚广孝:“你怎么知道得如此详细”

远征失败这件事,并不算是太大的秘密。

可是远征军准备班师回朝吗,应该是一个时效性的消息。

姚广孝在应天府的消息渠道都这么好了

“这也是徒儿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师父,最近凌说似乎有意无意,在拉拢贫道……”

凌说

张异已经很久没有听说过此人了,自从在和毛骧的政治斗争中输了之后,这位锦衣卫的副指挥使,已经处于查无此人状态。

他平时并不愿知道关于锦衣卫的事,周通也就没说。

“他大概是,想走贫道的路子,曲线救国”

曲线救国

这个名词新鲜,姚广孝虽然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却不妨碍他领会其中的意思。

“所以贫道没有理他!”

“很好,锦衣卫的动作,咱们少掺和为好,这些人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张异的语气带着疑问,其实心中早就肯定。

毛骧和凌说的下场,大概率不会好。

而且从朱元璋的表现来看,锦衣卫会退出历史舞台是迟早的事。

如今的锦衣卫,剥离了暴力属性之后,大概率会以各种特殊部门,融入大明的官僚体系中。

比如现在已经逐渐成熟的,关于情报的系统,也是张异偷偷让周通关注的系统。

情报工作,舆论宣传,这是老朱的命根,就算锦衣卫覆灭,它也会长期存在。

而类似专门审查财务的部门,或者如今大明的官媒《明报》,这些东西其实都在分走锦衣卫的权力。

为什么会如此,大抵是因为老朱也逐渐发现了锦衣卫这把双刃剑有些麻烦。

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他用来制约文官集团的手段越来越多,也是他舍弃锦衣卫的原因。

姚广孝点头,关于锦衣卫的下场,他和张异有相同的看法。

关于凌说的事,师徒二人就这样轻轻带过。

第二日。

姚广孝见了方孝孺,方孝孺毕恭毕敬,对于姚广孝的回答,也有回必应。

一番交流下来,他也确实喜欢眼前的这个青年,无论是品性还是学识,他都算是姚广孝十分满意的学生。

“贫道的手段,不同于常人,希望不会让你失望!”

传说中的妖僧,将史书上一个以忠诚正直闻名的青年给收为徒儿,这种扭曲历史的感觉,让张异颇有点怪异。

姚广孝将方孝孺带走,开始教他学习经济学。

如果说从儒家学到的道理,是属于对世界观的铸造的话。

方孝孺从姚广孝这里学习的,就是张异一直所推崇的术。

方孝孺和姚广孝,很快从张异的视野中消失。

而张异这几日的动作,就是陪着朱标,在这座未来的都城中走动。

锦衣卫副指挥使凌说终于收到了朱标过来的消息,赶紧求见。

“凌大人,辛苦了!”

“殿下言重了,此乃微臣的本分,殿下,请容微臣为您汇报……”

凌说将他这些日子在应天府的动作,巨细无遗跟朱标说了。

关于置办产业,建设情报机构,还有各种官员的消息一一呈报。

这些消息,许多朱标在南京的时候看过。

但他出来的这些日子,后续的事情却不知道。

“胡惟庸的表现如何”

朱标问起胡惟庸的事,凌说犹豫了一下,说:

“属下跟他有过矛盾,不过此人确实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地方……”

不夸,就等于是最好的夸奖。

北京紫禁城那件事,朱标也是知道的。

“看来,咱们这位胡相的表现还是很好的……”

朱标回头望向张异,张异呵呵笑。

反正现在的胡惟庸,跟他印象中那位跋扈的宰相不同。

“也该去见见这位胡相了,你去通知他过来!”

凌说领着朱标的命令前去,不多时,胡惟庸匆忙赶来。

“臣,见过太子殿下!

殿下,您来北京,怎么不告知属下”

胡惟庸脸上,有些责怪之意。

“本宫这次前来,也想好好看看这京城的情况,这市井的烟火气,大张旗鼓的前来可感受不到……”

“殿下,恕臣直言!

太子殿下这个行为,实在太过孟浪。

身为储君,当以自己的安危为重。

殿下没事便好,若是有事,然微臣如何能跟陛下交代

您就不记得,洪武三年的那次”

胡惟庸说完,眼神刚好飘到张异身上。

随着张异和皇帝相认,当年那场刺杀的真相早就浮出水面。

皇帝因为微服出巡而被人抓住机会,这件事没少被朝臣数落。

胡惟庸的意思,既有劝谏朱标,也有给张异泼脏水的意思。

张异闻言,嘿嘿一笑,却将头转到一边,不去与胡惟庸一时之气。

胡惟庸与他的关系,人尽皆知。

若是他不给自己找点事,那才是真的奇怪。

朱标打了圆场,哈哈大笑:

“胡相心系本宫安全,本宫知晓了,以后本宫不会随意做出此等危险动作!”

他给了胡惟庸一个面子,胡惟庸自然就坡下驴。

“殿下不怪本相唐突就好!”

两人自然而然的聊起最近的政务,胡惟庸对答如流。

“这北京商贾如流,且陛下解放海禁的消息传出来,此时已经有不少商人,摩拳擦掌!

只等我大明北伐大胜,班师回朝。

这北京的气象,恐怕要再上一层楼!”

朱标闻言苦笑:

“胡相又不是不知道,此次北伐不如以前!”

胡惟庸脸色不变,道:

“那又如何,蒙古人怯战,乃是因为他们被我大明打怕了!

从此以后,这些人不成气候!”

朱标笑笑,并没有将胡惟庸的马屁放在心上。

“不管如何,他们都是大明的英雄,这次我弟弟也要回来,他第一次上战场,本王也放心不下,胡相,你准备一下,就陪着本王一起等我大明将士凯旋归来!”

“是,太子殿下!”

胡惟庸领了命,又建议朱标去太子府住下!

随着迁都的时间逐渐接近,皇宫和太子府等地方,也有奴仆在。

既然已经曝光了身份,朱标自然不会拒绝。

和张异告别之后,他随胡惟庸前往太子府。

“太子殿下,您安心休息。明日我再给您请安……”

等胡惟庸退出太子府,他转身回了自己休息之处。

夜半,有人敲门。

胡惟庸打开门,一个矮小的汉子,从外边走进来。

“你们的人准备的怎么样”

胡惟庸开门见山,询问此人,那人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说:

“我们该如何相信你你可是大明的宰相……”

“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愿不愿意赌

你们的家园,早就被朱家的铁骑践踏,你们这些人,也早就如丧家之犬!

除了沿着朝鲜一路南下,就在海边苟延残喘,你们还能做什么

反正都已经没了前程,为什么不随本相赌一把”

“你们中原人,不可信……

但……就如你说的,我们没有退路。

但愿你,说话算话!”

胡惟庸笑道:

“你们若愿意跟本相起事,本相自然不会辜负尔等!

日本,本相看不上,只要本相夺了天下,切断了对明军水师的补给,他们的处境跟你们就是一样的处境!

到时候,尔等自然复国有望……”

汉子很满意:

“我回去会跟我家大人说,等有消息,我马上回复……”

“你们最好快点,时间不等人!本相也需要时间,将你们洗白,让尔等进入大明腹地。”

“好!”

汉子答应了胡惟庸,推开门,消失在夜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