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零零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546章 师徒皆疯子,造反这件小事

第546章 师徒皆疯子,造反这件小事(1 / 2)

第546章师徒皆疯子,造反这件小事

“学生方希直,见过姚大师!”

张异说完,方孝孺赶紧给姚广孝行礼,他眼中带着的崇拜之意,多少让姚广孝有些不适。

原来的方孝孺,要在洪武十五年后才会走上历史舞台。

而他声名鹊起,起码要在洪武二十年后。

此时的他并不是姚广孝心中的读书种子,姚广孝自然不认得他。

“见过方公子,贫道乃是道人,当不得大师二字!”

“希直所言的大师,乃是因为姚大师的学问,而不是大师以前的身份!

大师在日月时报上的政文章虽然少,但针砭时弊,读着让人酣畅淋漓。

学生一直想见见大师,进入有缘,属实荣幸!”

方孝孺对姚广孝的态度,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饶是姚广孝城府深,也被他一顿彩虹屁给说得老脸一红。

“阿弥……无量寿佛!”

姚广孝差点破功,这模样惹得张异哈哈大笑。

姚广孝的本事,自然不容置疑,以前的他,没有发声渠道且也低调,只有在朱棣造反成功之后,他才获得名垂青史的机会。

而这一世,掌握着日月时报的编审的权力。

他哪怕尽量低调,但发表出去的言论,已经足够获得别人的青睐和崇拜。

一行人有说有笑,就来到了朱标落脚的房间。

房间大门开着,陈珂谄媚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侍卫禀告之后,陈珂走出房间,张异朝他挤眉弄眼,陈珂老脸一红。

他示意几人进去,便是恭敬站在一边。

“贫道姚广孝,见过太子殿下!”

姚广孝跟了张异多年,也不是没有见过朱标。

只是如此正式拜见太子,也确实是第一次。

“姚道长免礼,都坐下吧!”

朱标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朱元璋不同,主打就是一个平易近人。

姚广孝坐下之后,他开门见山:

“久闻道长之名,如今才得以一见!

本宫在来京城的路上,又将道长以前的文章看过一遍。

大师之才,只是当个道士算是埋没了!”

姚广孝闻言,登时警觉起来。

他第一时间望向张异,眼中有问询之意。

朱标见着师徒二人的眼神交流,不由莞尔。

师徒俩都是一个德行,本来他透露出来的意思,换成其他人闻言,恐怕已经喜出望外。

只是放在姚广孝身上,他的态度却颇为抗拒。

这做派,跟张异简直就是如出一辙。

明明都有本事,却都不想卖给帝王家。

朱标估摸着,如果老朱在这里,大概又要气得半死。

“不别这样看着为师,贫道可没把你卖了……”

张异一开口,朱标和周围的锦衣卫更加尴尬了。

朝廷的官,你们师徒二人就这么不想当

就算你不想,也别这么赤裸裸好吧

“其实是这样的,陛下要发行纸币,殿下跟贫道聊了一下,贫道觉得,这纸币如果乱发行,就是在收割百姓的利益……”

张异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姚广孝。

姚广孝马上摆出认真倾听的姿态,师徒二人对于通货膨胀之类的事情,迅速交换了自己的看法。

正如张异所言,关于经济学这方面,其实姚广孝的理解比他更胜一筹。

张异能和姚广孝聊下去,是因为他积累了数百年的金融学知识,比姚广孝这个古人更多。

但对于金融学的理解,他确实不如。

简单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姚广孝才明白张异并非要出卖他。

“这件事,殿下交给我去办,回头很有可能,贫道要参与大明宝钞的发行……

不过伱也知道,我这人就是个三分钟热度……

回头,具体的执行事宜,还要看你!”

朱标在一边静静地听着,他觉得有些好笑。

张异是吃准了姚广孝,如果是他亲自过来,想要封姚广孝一个官当当,姚广孝大概率是不肯的。

当年朱棣都逼不得他还俗,朱元璋和朱标就更不行。

但如果自己挂个名,将改革这件事揽到自己身上,然后再让姚广孝当副手,姚广孝就不会拒绝。

至于张异,他当个甩手掌柜,姚广孝也是事实上的负责人。

关于发行货币这件事,师徒二人很快交换了意见,但他们之间的谈话,却让朱标和方孝孺满是懵逼。

张异他们说的每一个字他们都能听懂,可是连起来的意思,他们却完全听不懂。

终于,师徒二人经过简单的交流,将这件事确定下来。

“姚道长,等本宫回南京,会通知你……”

“殿下,您舟车劳顿,不如休息一下,明天再说”

朱标点头,张异带着姚广孝和方孝孺出去。

他喊来陈珂,让陈珂安排好方孝孺的住处,就找了一个静处,师徒二人对视而坐。

“师尊,您千方百计让徒儿顶上去,可谓是用心良苦!”

姚广孝在四下无人的时候,终于将自己心中的怨气发出来。

张异讪笑,想要瞒过他,自然是不太可能。

“因为这件事很重要,而出除了你,贫道也做不好……

你乃是真正的将相之才,也熟悉我那些关于金融的书籍,

一个合格的货币体系,对于未来的世道很重要!

金融安全了,才不会拖生产力的后腿!”

“可是师父,您也知道,在家天下的叙事下,任何所谓的规矩,都不过是一言就能改的东西!

所谓的铸币权,就是帝王手中最锋利的刀,哪有人舍得不用

就算当今陛下不用,难道后世的皇帝,就都有陛下的英明神武

不是徒儿不想帮忙,而是徒儿觉得这件事,终归是无用功!”

张异默然。

很多从西方兴起的东西,放在东方的环境里未必适用。

纸币本质上,还是以朝廷的信用背书。

可是信用这种东西,实在有点难搞。

家天下的封建王朝,讲究的就是一个随心所欲。

无论是统治阶级的士大夫还是皇帝本人,想要让他们尊重金融规则,而不是破坏规则,太难了。

西方能成,是因为西方没有大一统的王朝。

可以说,姚广孝一句话,就说出了关于纸币推广的难题。

朱元璋就是难题本身。

大明宝钞就是被他和朱棣一起玩死的。

“如果想要陛下能接受的话,告诉他乱用货币政策,会引发的后果就好了!

陛下不是不知轻重的人,这点我有把握!

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老朱家的人能长长久久,平平安安,杀鸡取卵的事情吗,他做不出来了。

至于下一代,太子殿下把政策延续下去,问题不大……

至于第三代皇帝……”

张异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

朱雄英如果能顺利上位,他也预测不到这位皇太孙的性子。

“只要有六十年时间,够了……

六十年,足以产生一个新的利益集团,也足以将一些规矩给定下来!

天下的规矩,终归还是角力之后,彼此妥协的结果。

为什么士大夫阶层可以当着皇帝面说士子与君王共天下

因为他们背后的阶层,就是他们的底气。

而一个新的利益阶级,或者利益集团的诞生,也会制约后世的君王。

到时候,天下是不是家天下,或者由不由一个皇帝说了算,那就是另说了……”

张异的话,如果放在外边,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就算被朱标听见,恐怕朱标也要也要对张异产生别的想法。

只有姚广孝,他听张异这等大逆不道之话,却升起吾道不孤的感觉。

自己这位师父,其实也是个疯子。

他从心底,压根就瞧不上封建王朝那一套。

为了他心中的改革,他估计会毫不犹豫献祭掉朱家王朝。

“师父不曾妇人之仁,那贫道也就放心了!

既然如此,贫道就助师父一臂之力,咱们一起改变这个世道!”

今日在太子那里,姚广孝一直反应平淡。

只在此时,他眼中方有一丝疯狂。

能够为一国制定货币政策,影响后世百年……

这何尝不是一种改变世道的方式,甚至,能改变华夏的社会结构。

姚广孝的疯狂,张异懂得。

这货本就是个一心想要施展抱负,改变天下的疯子。

张异从来不曾改变姚广孝,像他这种人,也没有人能轻易改变他的意志。

不过,张异给了他一个比造反更加有趣的目标,

这才是他心甘情愿跟着自己的关键。

师徒二人完成交心,彼此也有了一种同道的感觉。

“那师尊今日塞给我的徒儿”

姚广孝终于想起方孝孺这号人物的存在,询问张异的深意。

“你毕竟不会长期执政,但你应该给大明留下一些嫡系人才,去延续你的政策!

方孝孺是我为你选择的学生,你带带看,他应该会让你满意!”

张异话虽然说得委婉,但他知道姚广孝大概率会对方孝孺满意。

对方既然能成为天下人公认的读书种子,智商肯定不会差。

张异看中的还有方孝孺的另外两个特质,首先他肯定足够忠诚,第二个,他也算是一个正直之人。

引导皇帝进行货币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能坚守初心。

帝王的心思会随着环境产生改变,那么执行的那个人,最好能扛得住皇帝的压力。

而且这个位置,本身就有许多看不到的权柄,不能守住初心的话,说不定他还会主动劝谏皇帝,做出改变。

姚广孝点头。

不是所有人都跟他和张异一样,张异与他,都不算是什么正直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