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豪这韩庄船闸不入流的官,还是他大哥给他花钱捐来的。
自从朱豪当了闸官搬离了峄县祖屋,身边只有娘亲跟小妹了,剩下的越想越头痛。
不过这样已经足够,朱豪庆幸的想着,靠着这些记忆,只要谨言慎行,少说多看,并不用担心冒名顶替时会出什么大问题。
看清自己所睡的卧室,朱豪苦笑着,终于确认了这个他并不想承认的事实。死于二十一世纪的车祸,而在复活在几百年前一名大明青年的身体中。
如果是故事,说不定会很有趣,但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只能让人叹气了。朱豪,想前想后“哎,即来之则安之了。”
不过朱豪还是暗自庆幸,转生大明,其中祸福难分,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虽是被匪夷所思的现实冲击过后,认清了自己现在的处境,朱豪心神逐渐沉静下来,如果要在大明好好的活下去,就必须先了解这个时代。
如今是崇祯元年,【西元1628】--对历史都不感冒的工科生朱豪来说。
崇祯皇帝听说过,大明最后一个君主,就是不知道何时灭亡,崇祯10年还是15年,朱豪感到脑袋不好使了。
但靠着身体原主人留存在记忆中的,在北京城的龙椅上坐了七年的天启皇帝两年前驾崩,因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却并未留下子嗣,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帝,系当今的崇祯皇帝。
朱豪本身对历史一点浅薄的了解,他怎么也看不明白,这拥兵百万的堂堂天朝上国,却为内忧外患,蛮夷所欺。
明末的几十年间,我大明竟受到奇耻大辱,甚至灭国,一想起来,但凡有些羞耻心的现代人都会悲愤不已。
峄县的牛头村朱家,之前说不上富裕,但在与绝大多数运河岸边的乡村一样,也算得上是上户人家。
有百十亩地,三头耕牛,只是还算不上地主,平日都是自己劳作,只有在农忙时才会雇些短工来,而家中主业则是种菜。
这具身体以外,还有同父异母的大哥,二哥,和一个小她两岁的亲妹妹,大哥是家里的家主,几年前就去京,给徐国公家当差。
机缘巧合,大哥朱铭在京城徐国公家当差,至于当什么差,刚刚踏入仕途的朱豪是一无所知了,只是听母亲讲过,好像给小公爷当幕僚。
三年前,大哥朱铭做主,分家。
二兄朱立是老实人,继承了家业,现在在峄县的牛头村打理家产,过着,七十者可以食肉无饥矣的生活。
朱豪想一想,就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一个耕种,“百亩之田”的“数日之家”,挣扎奋斗一生,五十岁之前却不能“衣帛”,七十岁之前不能“食肉”。
这样的一生,竟然就是我们祖先梦寐以求的“王道”理想!
大哥离开时做主分家产之时,就把全部的地分给了二兄。
简陋的祖屋偏院就成了小时候,朱豪记忆中的全部,随着朱豪一天天长大,看着母亲的隐忍,突然间,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而朱豪本人则是长得五大三粗,足足有1米8的个头,喜欢舞枪弄棒,没有一刻消停。
好在朱豪的母亲,嫁过来的时候有丰厚的嫁妆大哥拿了朱豪母亲的一千多两银子后,只许诺了朱豪一个捐官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