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钢的琴(2 / 2)

千禧年的钢琴很贵。

没有下岗之前,陈桂林想买一架钢琴都费劲,更别说下岗之后。

是以。

钢琴就成了争夺抚养权的‘关键’。

其实。

原版的这个理由,稍微有一点点牵强、荒诞,但原版走的是荒诞喜剧风,倒也符合主题。

李杰拍的这一版,剔除了一点喜剧元素。

男主角做钢琴的动机也变了。

‘钢琴’成了一种意向。

陈桂林固执的认为,只要做出钢琴,女儿就能留下,原版也有这层隐喻,但不是侧重点。

片场中央。

那架用钢厂废料焊接的“钢的琴”正冒着寒气。

琴键是车床铣出的锰钢片,道具组小伙子的手套刚触到金属表面,没一会就被粘住了。

秦海露抱着暖水袋在旁边跺脚。

“导演,这琴能出声吗?”

“能。”

李杰戴着手套,坐到钢琴面前,然后‘弹’了起来。

那声音。

很粗粝。

几乎没有什么美感。

但,李杰的脸上却露出一种十分享受的表情。

望着他弹琴的样子,秦海露渐渐觉得噪音没那么刺耳了。

是了。

这就是陈桂林。

那是希望,是寄托。

然而。

也只是希望,只是寄托。

故事的结尾,女儿还是被小菊接走了。

是陈桂林主动放弃抚养权的。

毕竟。

女儿确实喜欢钢琴,而他,无法负担起高额的培养费用。

因此。

哪怕不舍,哪怕心酸,他还是选择放手。

车站送别的那场戏,也是全片的最后一个镜头。

“导演,你这演技不当演员,有点可惜了。”

一旁,王千原双手交叉,笑吟吟的说道。

人的名,树的影。

之前,他们也听过各种传闻。

但眼见为实!

跟李杰拍了一段时间戏,不论是王千原、秦海露,还是剧组里的其他演员,都觉得李杰当导演有点‘屈才’。

当然。

这个‘屈才’指的是浪费。

‘吴导’应该自导自演啊!

那演技。

简直踏马绝了!

别的不提,就刚刚这段戏,王千原觉得自己演出来的效果,只怕不如‘吴导’。

“收拾收拾,准备开拍!”

李杰没有回应这茬。

当演员有什么好的?

曝光度越高,越没有隐私可言。

还是导演好。

大部分人都不太关注,即使知道某某导演拍戏拍的好,也不会有什么私生饭、狂热饭。

不多时,坐在钢的琴面前的人换成了王千原。

说归说,王千原并没有完全模仿李杰的表演方式。

千人千面。

每个人对表演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剧中的人物,那也一样。

或许角色是编剧写出来的。

但。

编剧并不一定是最懂角色的那个人。

就像日后那段广为流传的话一样,岸本就是一个臭画漫画的,他懂个屁的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