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2 / 2)

“就好像袁聂聂跑步不行,可是她跳高跳远还可以,我们就尽量想办法让她在跳高跳远拿到名次。”

“又好像男子800米和400米都只派了俞杨参加,是十拿九稳的。他可以不负众望,获得男子800米和400米的第一名,而其他同学因为平时没有怎么练过的话,跑800米会要了他的命,也是被拉去当炮灰的,花了时间和精力,还没有收获,还不如根据班里每个人的特长来专攻。”

黎逢听懂了她的话.

“你的意思是说,虽然马思邈跑步不行,但他经常玩双杠,臂力惊人,不去投实心球,简直就是浪费资源了。”

“采用性价比最高的战术,如果平时没有练过的话,找学生跑800米都是拉出来当炮灰的,保住自己有优势的项目,把人放在比较有希望拿到名次的跳高,跳远,实心球上面,放弃一部分没有希望得到名次的项目,集中火力专攻一些有可能拿到分数的项目。”

韦棋点点头:“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那你的优势是什么。”黎逢又问。

韦棋没有想到黎逢突然间这么一问:“我是努力为大家加油的拉拉队。”

“得了,说别人容易,说自己难了吧。”黎逢忍不住游说她,“要不你参加20乘50接力?”

韦棋连忙摆手:“我跑得不快,我不是不愿意出力,而是我怕拖大家的后腿。”

黎逢给她分析:“在学校接力赛中,除了个别体育生,大家平时都没怎么练习,顺利接棒比速度更重要,只要不掉棒,名次不会差到那里去,如果掉棒了,那就难说。”

“或者换句话说,当你相信自己能行,你就会努力去改变,最后发现自己是真的行。”

韦棋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所谓的求仁得仁吗?”

黎逢点头。

最后经过反复权衡,5班参加校运会的名单终于定了下来。

马思邈专攻实心球。

俞杨参加800米和400米。

袁聂聂参加跳高和跳远。

黎逢的优势是跳高和跳远。

袁聂聂、黎逢、韦棋、严丁、俞杨和其他15个同学一起接力。

在黎逢和俞杨的忙碌下,各个比赛项目连拉带拖地报满了。有抱怨的,有委屈的,有暗自窃喜的,当然,还有信心满满的,反正什么表情都有。

参没参加的同学都忍不住兴奋,一会是可靠消息,一会是江湖传闻,教室里面不断传来各种议论:XX班买了班服,XX班租了小黄人,XX班在排队形……

终于黎逢按捺不住地问:“那咋们班什么时候训练入场式,是球类入场,还是呼啦圈入场?”

“当然是球类。”男生肯定这样说

“球类男生玩得多,呼啦圈则可以人人有份。”女生也有自己的想法。

大家如火如荼地准备着,每天下午第九节的自习课就变成了难得的体锻时间。

每天的第九节,操场上就集满了练接力的,练跳远,实心球的人。

唯独跳高没有场地练,黎逢只好去网上搜视频来看,知道要拿到好名次得学会背越式,遇到跳跃的动作就暂停,把别人的动作一个一个分解,一遍一遍重复的看,在脑海中一遍一遍的想象。

这一天训练完毕,俞洋全身大汗地回到教室自己的座位上,看到教室里面只有严丁一个人低头坐在那里。

严丁的位置就在俞洋前面,俞杨站在严丁的后面问了一句:“严丁,怎么不去吃饭?”

严丁缓慢地抬起了头:“我可能发烧了”

正在翻书包的俞杨停下了手上的动作:“那你通知家长了吗?”

严丁有气无力的说:“我忘带手机了。”

“那你先拿我的手机打给你的家人,让他带你去看病。”俞杨一把从书包里面掏出手机。

接过俞杨的手机,严丁用颤颤巍巍的声音说:“妈,我发烧了,来接我去看病。”

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很大,能听到他妈暴躁的说:“你不知道我很忙吗?你就不能自己去看吗?”

俞洋有点不理解,为什么严丁对自己的妈妈说话的声音也是哀求的,充满了不确定的。

严丁的声音差点哭出来了:“我身上没有那么多钱。”

他妈不耐烦的说:“那你在学校门口等着我。”

俞杨在旁边听着都不忍心了:“我陪你到学校门口吧。”

严丁把手机还给俞杨,两人一起朝着校门走去。

俞杨不忍心的问:“你妈对你挺凶的?”

严丁小声说道:“我妈脾气是不好。”

还是不忘帮她妈辩护:“我们家5个孩子,7张嘴,都靠我爸一个人在维持,我妈一个在家带5个孩子,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管我们。”

这其实是他们入学以来第一次真正有意义的交流。

俞杨若有所思:“想不到你沉默的背后是有原因的。”

在他们的一问一答中不知不觉走到了校门口。

看见严丁的妈妈已经来到学校门口。

她妈妈气喘吁吁的过来拉她:“快走,家里正忙着,待会我还要回家里看你弟弟。”

严丁一边被她妈拉着一边回头说:“俞杨,谢谢你。”

俞杨挥挥手:“没事,你快点去看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