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便是两年过去了。
直到连成帝驾崩,敌国发动战争,文宣帝继位。
战中,冯岩做主捐献部分家产时,整理库房账册才发现自家的五分之一的家产都易了主,姓了朱。
冯夫人的娘家便是姓朱。
那时冯岩才意识到两年前管家提醒自己的话里面,真正的意思。不是管家多想了,而是他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两年的时间不多,但也不少了。哪怕那时冯家还不是皇商,但身为盐商的冯家五分之一的家产,也足够让一户十几口的人家去京城都后半辈子是富裕的。
两年前有了儿子的冯岩有多开心,两年后家产少了五分之一的冯岩就有多愤怒。
冯夫人嫁进冯府六年,冯岩就少了五分之一的家产。若不是这次因为战争,冯岩要捐献部分家产。想来以后等冯岩自己发现的时候,家产都快没了。
只有两女一子的冯岩早就做好了打算,待女儿出嫁的时候都会给足丰富的嫁妆。两个女儿的嫁妆加起来,大概也会有家产的五分之一,甚至要更多些。
虽然这些到最后也不是冯岩和冯家的,但给自己女儿的嫁妆和被别人谋夺走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更何况,冯岩不是没给过朱家铺子、房产和金银。
也因此,冯岩更加的愤怒。并且冯岩还得知自己妻子根本就是偏听偏信,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娘家究竟都做了什么。
以前冯岩不知道朱家所图时,觉得冯夫人张口闭口都是父母兄长弟弟,只以为朱家家风很好,疼爱唯一的女儿。但是,现在......
朱家哄冯夫人的话,话里话外都是说冯岩有个受宠的嫡长女,这家产不知道能给冯旭留多少,所以朱家先行替外甥保管,待以后冯旭当家了再给冯旭。
等冯旭以后当家了再给?可能吗?
可笑的是,冯夫人完全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因为从小冯夫人都被灌输着爹娘兄长弟弟们说的都是对的的思想,也就不会再多加思考。
所幸,冯惜和冯旭并不是在冯夫人膝下长大的。
也是巧了。冯岩是为了自己的儿女们以后能相互有爱、感情深厚,所以将二女儿和小儿子都放在了长女的院子里一起长大,让长女带大妹妹和弟弟。
而朱家则是抱着夺了冯家家产以后,冯夫人和儿子女儿不亲近,但和外甥感情很好,从而更加将谋夺冯家家产变得有说服力,而冷眼旁观冯惜和冯旭养在冯忧的院子里。甚至是朱家人反而告诉冯夫人:你看,冯岩多重视嫡长女。于是朱家人就偶尔带着冯夫人的外甥们进出冯府,从而更多的为朱家谋利。
长此以往,冯夫人反而对自己的儿子女儿真的不太亲近了。要不是朱家舅舅
们的儿子们经常进出冯家会目标太过明显,现在这冯夫人的外甥们估计早就都长住冯家了。
也因此,冯惜和冯旭并未被养成听信朱家人话的性格。这大概是让冯岩觉得不幸之中的万幸了吧。
事已至此,冯岩也是拿自己这个妻子无可奈何。总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女儿有个被贬下堂的娘吧。
冯岩不会对冯夫人做什么,但是对朱家众人却不会轻饶了。
冯岩身为冯家家主多年,不是没有手段和人脉的。之前只是出于对妻子的信任才放松了警惕,现在朱家真正的面目被知晓了。冯岩也就不会再留任何情面。
朱家都已经谋夺冯家家产了,既然所图这么大,那就到深山野林里去好好感受感受家缠万贯吧。
不过,朱家众人是被冯岩用计以冯夫人的名义将朱家老老小小十几口人全都骗去了那千里之外的深山野林之中。理由是那里有冯岩藏的黄金珠宝无数,拥有了就能成为大齐首富。
不是冯岩心狠,将朱家稚龄的小孩子也一同骗去。而是若朱家所图最后成真,那么冯忧、冯惜和冯旭的下场又会好到哪里去?哪怕冯忧那时已经嫁人,那朱家可会让冯家留下健康的血脉?本就是以卑鄙的手段夺得的,朱家人就更不会留下把柄了。
不过若不是朱家人太贪心,想着得到那深山野林的黄金珠宝后就去往别处发家,跟冯夫人断联系,从而一家老小全都动身,没留下一个老人或小孩。朱家,最后也不会是全家都去了深山老林的结果。
如果朱家留下了孩子,冯岩也不会对那留下的孩子做些什么特别狠毒的事,只会打击到无法成才。
朱家去往的那处深山野林是大齐出了名的危险之地。那里猛兽众多,有毒之物不计其数。不过哪怕是大齐出了名的地方,朱家也是不清楚的。
本就是小门小户的人家,那里能知道那么多。不过也是朱家太过自私自利,哪怕他们出声询问了解一下,也不会是什么都不知道。
朱家众人一路上沉默寡言,生怕别人知道他们要去什么地方。所以,朱家众人的结局是注定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