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并不稀罕,老爷夫人您往里走,里面才是别有洞天呢!”王婆说着,带领众人绕过高台,面前出现一栋三层小楼。
楼内果然是另一番天地。
单看这座小楼倒也平平无奇,与一般吃酒娱乐场所无异。同样的一楼是大堂,居中一片空场,上面错落站着一些人。短打扮的小二们来回奔忙,寒暄问价之声此起彼伏,可与外间高台的热闹情状比肩。
黛玉一面上楼,一面好奇张望。
王婆见状解释道:“适才姑娘看见的外间高台,只是人市的皮毛,供普通人看个热闹。真正得用稀罕的奴才都在里面这栋小楼买卖。而一楼大堂那些,”说着指向台上站着的容貌果然比外间众人齐整许多看去气度也不错的人道,“又是官奴里那些原便是得用奴才的。个别尤其拔尖的或者出身较好的就又上层楼,在二楼雅间单独供人挑选。至于三楼的人口更加出类拔萃,则需得是老爷夫人这等有身份的人家才能进入挑选。”
原来人市的奴才也是这般三六九等区分森严。贾敏暗忖。
“夫人只是想买些得用的奴才便不需去三楼。咱们先在二楼看看。若不满意,再去三楼不迟。”王婆说着,推开二层正中天字一号雅间大门。
天字一号雅间装饰得清雅贵气,香炉屏风绣榻冰山一应俱全,俨然大户人家待客花厅。
“你有心了。”林如海带头坐下,冲王婆点点头。
王婆喜上眉梢,赶忙拍手,便有三位打扮伶俐干爽的小厮捧着厚厚三摞名册进来。
“这些便是老婆子按照夫人要求,提前挑选好的人员名册。里面详细记录了她们的出身经历专长性情并获罪因由等。老爷夫人选人时,可以先翻翻看。”王婆道。
扶绿上前,从三人处各挑了几本册子,分呈给林如海、贾敏和黛玉。
黛玉入手一看,竟是一套书册。
封面印着“丙寅年五月端午三十五批甲等十六号”。
扉页上则是一副女子小相。画上女子桃腮杏眼,素手牵针,忙着在做女工。寥寥几笔,一位巧手女子形象跃然纸上。旁侧更附有一行小字云:绣奴,苏州刺绣世家出身,擅双面绣。
黛玉再往后翻,好几页纸详细记录了这位绣奴的年纪、出身、经历、性情等等。最后一页写道:其家世代为织造府绣工,因其父延误制作上贡绣品获罪。男丁流放,女眷籍没,归为绣奴。
而林如海和贾敏手中的则分别是乙等十八号并甲等三号,一个为琴奴,另一个却是武将女眷,称剑奴。
林如海到底是当朝官员,深知官奴人市规矩,无甚表示。
贾敏和黛玉却如同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惊得目瞪口呆。
“这位剑奴,我能见见吗?”贾敏试探着问道。
“夫人说得哪里话?她们早在外面候着了,夫人赏脸愿意面见是她们天大的福分呢!”王婆说罢又拍一拍手,雅间向东的一扇窗户应声而开,露出一间“密室”并长许方圆一面大鼓。
大鼓上垂首站立着一位持剑女子。
渺渺烟气蒸腾,不知从何处飘来的琵琶声乍响。女子左手虚捏剑指,臻首缓缓抬起,繁复的飞天髻和眉心一点红妆瞬间让人忆起盛唐气象。再加上那身仿若敦煌壁上佛像的衣裙,俨然神明下凡。
“咚!”剑奴抬脚,踏步,鼓面发出厚重声响。
好似被鼓声反震,她反身弹起,长剑随之在空中划过一道圆弧。辗转腾挪,翩翩欲飞。
“咚咚!”连续两声鼓响。剑奴双脚落地,手中剑舞不停,双足急踏,再度借助鼓皮震动,剑光护体胡旋向上。
琵琶声跟着变幻,如狂风骤雨。众人眼前一花,危机四伏满天剑光之中,一点寒芒忽然飞跃而起,直冲贾敏等人而来。
宝剑寒光闪过,贾敏只觉得眉间一凉,吓得慌忙闭上眼。
“啪啪啪。”却是林如海站起身拍手叫好,“好一个剑奴!好一场剑舞!”
一语惊醒梦中人,贾敏迷茫睁眼这才发现东向窗户已然关闭。剑气寒光鼓声琵琶并敦煌少女都已消失不见,一窗之隔却恍若隔世。
贾敏还有些呆愣,茫然抬头,正好看见林如海含笑望着她的眉眼。想起适才她被剑光鼓声迷惑,以为一剑西来吓傻了眼的样子,自觉那人分明就是在笑话她胆小,也连忙站起身使劲鼓掌!
就连黛玉,也是小脑袋点呀点,双手狂拍,只差大声叫好买人了!
王婆看着这一家三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脸上奸笑一闪而过。
果然让剑奴最先出场先声夺人的主意打对了!
同时间,地字二号房里,一个金冠玉带遍身绫罗的少年公子也刚看罢剑奴表演,冲着关闭的窗户拍桌叫道:“来人,这剑奴小爷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