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宁公子是最最公正之人,为免有遗珠之恨,各画坊送去的画作,他都会一一过目。可见没能通过初选,是我自己画技不精,没能入得了穆宁公子的法眼。”
温峤知道自家姐姐对穆宁公子有多敬慕,怕她这回被自己的偶像给了下评,被打击狠了,忙改口道:“姐姐再是聪慧,可也只练了三年画,而且还忙着守孝,教我读书,说是三年,其实每日用来作画的时间只有三个时辰,想是时间太短了,等姐姐再多练几年,下次定能得到穆宁公子的青眼,一举夺魁。”
“阿弟说的是,这次落选了不打紧,还有下次!”温岚眼底再不见失望之色,她笑吟吟地道:“好歹我也算赚到了十两银子,今日我做东,你们想吃什么,晚上咱们开一桌席面,热闹热闹。”
虽说除去画纸颜料之类的本钱,她实则只赚了五两银子,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她这辈子凭作画挣到的第一笔银子,是该庆祝一番,免得弟弟和春韭她们见她落选而替她担心。
只是等到晚上热闹完了,温岚躺到床上,那些强压下去的失望和灰心重又卷土重来,将她淹没。
她嘴上虽然毫不气馁,说什么既然自己技不如人,那就加倍苦练,等再练上三年,再去参选云云,全都是为了安慰弟弟和春韭她们。
因为此次丹青大赏之后,穆宁公子忽然就销声匿迹,不但再不出面点评任何画作,才写了五章的第三卷《西洋游记》也没写完,永远的成了一个大坑。
没了穆宁公子的丹青大赏,很快就成了虚有其名的花架子,其评画选画的水准一落千丈,没过几年,两国战火纷飞,曾经久负盛名的丹青大赏从此彻底停办。
在宁海举行的此次丹青大赏,可以说是她最好,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可是她却没能抓住,往后她该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画作崭露头角,被更多的人看到、注意到呢?
还有母亲喜欢的那幅画,也不知她多花些银两,那得中头名的画师愿不愿意割爱转让给她?
因为外祖母已经送了信过来,明日便要来接她,温岚纵然满腹愁肠,也不敢放纵自己想得太晚,安慰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便合眼睡了,第二天早早起来收拾行李,到了下午带着弟弟和郑嬷嬷她们,去了外祖家。
颜老太太格外疼惜她们姐弟,将她们接到自己院子住着,温岚每日或是陪在外祖母跟前说笑,或是和表哥表妹们一处玩笑,日子过得极是有滋有味,心底的那份郁闷失落渐渐散去。
她虽不再因落选而难过,但每日仍旧抽出时间来勤练画艺,不管将来能不能将她的画展示于人前,名扬画坛,她都会一直画下去,不管有没有人看见它们,赏识它们,只要作画能让她欢喜愉悦,这便够了。
除夕、大年初一,还有颜老太太的寿辰,转眼就到了,又一转眼,便到了正月十五上元节。
这上元节,民间又叫它花灯节,因为到了这天晚上,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挂上各式花灯,便是再穷苦的人家也会挂两盏最普通的红灯笼,好讨个来年的喜庆。至于那有钱人家,有在门前搭彩灯棚子的,也有放烟火助兴的,街市上更是到处都是卖花灯的、猜灯迷的,极是热闹。
康国虽然极重男女之大防,但因上元节这天,无论男女在外观灯时,皆须戴着面具,故而无论是已嫁为人妻的妇人还是未出阁的女子,皆可在亲人的陪伴下出门去游玩半日。
前世时,温岚虽也来贺了外祖母的六十大寿,但第二天便被温家人接回燕京待选秀女,没能在上元节这天到宁海街头去赏灯游玩一番。
这一世,温家好似将她遗忘了一般,任由她姐弟在颜府住着。温岚的小表妹问起她燕京过上元节时的情形,才知道她先前竟从不曾在上元节这天到外头街上看过花灯,便自告奋勇要带她去看今年的花灯。
温峤也从没去看过上元节的灯会,虽然想去,可是想起阿顺讲的那些个故事里,好几个世家千金都是在上元节出去观灯时,或是被拐子拐走——这是幼年的小姐,或是遇到坏人被非礼坏了名节——这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小姐,便有些担心这花灯节出游的安全问题。
不等颜老太太发话,他的几个表哥便齐刷刷道:“表弟无需担心,到时候我们几个定会守护好岚妹妹的。”
岚表妹长得这么美又这么温婉可人,也不知将来哪个有福气的能娶了岚表妹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