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被迫”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加钱那不是很合理吗?阿布都拉的心态不难理解,在谈判中耍点这种花样也无伤大雅。
不过李董二人也由此意识到,这位体型肥胖,憨态可掬的酋长,脑子可一点都不简单,其精明的程度,并不亚于他们之前打过交道的各国商人。
对方明显已经意识到了海汉对海塞卜这个地方的迫切需求,才会欲擒故纵,先是言辞拒绝,接着又抬出祖训,以便能对海汉提出多项交易条件。
对李董二人来说,对方既然肯提条件了,这就意味着重大突破。任何交易,都是从讨价还价开始的,只要对方肯出价,那就有得谈了。
于是接下来的商谈,就主要围绕海塞卜的开发和利益分配来进行了。
他们来时认为,既然海塞卜对希胡部落仅仅是个无足轻重的渔村,那么大可给些好处,将当地租借甚至是直接买下来,以便于后续的运营管理。
但阿布都拉的表态,显然是打破了这样的预期,希胡人不会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轻易放弃海塞卜的主权。
与此同时,钱天敦所率舰队在多哈港迎来了一波热情的阿拉伯客商。
尽管这支舰队的主要使命并非贸易,但舰队仍是携带有大量的商品作为压舱物,以备不时之需。
舰队虽然没有得到入港停靠的许可,但要把货物运进港内交易,倒也没有遭到当地官员的为难。
这其中大部分是产自海汉国内的商品,也有一些是来自沿途停靠的果阿、苏拉特、霍尔木兹等港口,对于多哈港附近的区域来说,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本地商人们自然争相采购。
至于这支武装舰队是否会给多哈港带来威胁,已经没有太多人在意了。毕竟海汉人如果要发力攻打多哈港,以这里的防御水平,似乎也没什么悬念可言。
既然海汉人的来意并非战争,那么与其贸易就是再正当不过的行为了。商人们也纷纷拿出自己最好的商品,希望远道而来的海汉人能够看上。
舰队在多哈港逗留五日后,才启程继续西行。从这个区域开始,沿途海岸的港口似乎也多了一些,几乎每隔几百里,都会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港口出现,不似波斯湾东南部那么荒凉了。
不过在这个区域内,奥斯曼国的统治影响依然比较淡薄,甚至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官方机构,而是采取了如同希胡部落一样的制度,由称臣归附的大小部落来维持对地方的统治。
这对海汉来说倒是好事,大大降低了进入这个地区的门槛。只要海汉不主动展示武力,这些地方的阿拉伯人大多也只是将舰队视为外国武装商船而已。
这样走走停停,终于是在数日之后,抵达了波斯湾西端的科威特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