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武应道:“孩儿明白了。”
即便石迪文掌握着东海大区的众多资源,陶弘方向他申请的援助内容,实施起来也并不容易,要是换个人,他可能就直接回绝了。
但陶东来的面子还是要给的,石迪文答应给予帮助,但也不希望陶弘方对此形成依赖,这中间的分寸,就只能由他亲自来把控。
石迪文离开南京三天之后,由陶弘方倡导主持的以工代赈活动在南京城外拉开了序幕。
作为上任后要办的第一件大事,陶弘方对此还是倾注了不少心力。短短几天时间,他已筹备了多个工程项目,预计要动用超过五万劳动力,可谓是雄心勃勃。
第一个项目是修整长江江堤和秦淮河河堤,以防范每年夏季的洪水过境。
对于应天府来说,夏季被洪水湮没沿江地区属于惯例了,有时洪水水位太高,倒灌入秦淮河导致上游大片农田被淹也不稀奇。
大明统治时期当然也对江河堤坝进行过多次修整,但最近这些年国库的资金大部分都被充作军费,也就没有闲钱再投入到这些公共设施上了。
第二个项目是扩建南京至镇江,南京至湖州的两条官道,以增加陆上的人货通行量。
这两条官道的状况其实还算不错,之前两国交战期间,一部分海汉军及物资装备就是从这两条道路推进至南京城下。
不过陶弘方希望能将这两条官道的路面进一步拓宽夯实,让海汉制式的重载马车也能在道路上顺畅通行。
但这两条官道的里程都太长了些,不是三五个月能干完的工程,只靠招募难民的话,工程很难长期持续,估计也只能修多少算多少。
第三个项目是疏浚应天府境内的多条河道,一方面保障南京城及周边地区的日常用水,另一方面也借此加大内河航运的运转效率。
应天府的东、南两侧湖泊众多,河道四通八达,如果能充分加以利用,其航运能力应该丝毫不亚于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苏杭一带。
这几项大工程,如果能按照海汉的工程标准好好修整一番,也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这份政绩更是能让陶弘方名垂青史。
招募告示在城南的难民营区张贴之后,响应倒是十分热烈,短短几天便募集了近三万民夫。
光是每天供应三顿伙食这一条,就足以吸引很多饥肠辘辘的难民踊跃报名了。更何况只要干满一个月,就能领到至少二两银子的工钱,这甚至比相当一部分难民在战前的收入还多。
有了这笔工饷,返乡的盘缠就有了。到时候是去是留,也可自行决定,起码不必再担心饿死在返乡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