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吸引过来更多的项目。
但是,顶级的项目总归都是比较稀缺的。
可能要等发酵一阵吧。
后面的十年间,可能他的解构主义建筑要进入主流。
但是究竟能不能进入主流,谁也不清楚,毕竟此前还有一个建筑公司,直接把他给拒了。
如果不是说话很难听的话,他都没想着去过度的苛责。
毕竟他的建筑是真的抽象。
林宁也跟他学着,搞了不少抽象的建筑。
那就是无妄之灾了,在事实上搞这些抽象建筑,肯定是要把其他的那些主流的建筑都参悟透了之后,才能够有这种思路和想法。
不然的话,根本没有这个实力好吧。
林宁他们的学业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基本上想走,他这边开个条子,然后写封推荐信就可以直接走了,无论是去各大高校还是读博,乃至于说入职各大建筑公司,他的推荐信都很有用。
但目前还没有人想要离开。
毕竟他这里源源不断的各种项目确实是能够赚到不少论文,而且他确实也很大方,这些项目衍生出来的各种论文,他都会把项目的负责人或者说论文里面加上学生的名字。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发的工资确实不少。
因为他这里项目可能一段时间就结项一个,所以说钱来的还是很快的,而且这些项目基本上都是他讲解之后,然后学生们自己去做。
他这边根本不需要付出什么太多的时间成本,学生们那边可能一个月就做好一个项目,或者说半个月。
然后产生出来的各种收益,他还是会选择分发下去的。
可能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个项目,这个项目资金二百万,一切的成本,大概在一百五十万左右。
剩下的五十万直接进入他的账户,他就会拿出来十万块给他们作为奖励,也不是说只给一个人,而是所有人一起平分。
总而言之,出力的人就多拿一点,其他的就少拿一点。
所以在他这里读博就像是赚钱一样。
那位云大考进来的博士生,甚至都想跟着他做博后了,毕竟在这里她一个月能赚到两三万,虽然说每天的项目忙得多了一点,但基本上也不需要什么太多的思考。
周越在把项目规划书递交上去的时候,都能够给他们直接讲明白了。
这就让他们几乎不用动脑子,就把钱赚了。
周越觉得也不是什么损失。
学生们拿钱也很正常。
毕竟,他也只发出去五分之一左右,其他的他都放到自己账户里。
甚至,这个账户他还没有动过。
里面大概有不少钱了,真用的话可能也就用在科研上面,比如说某些项目资金是真的不够用,到时候他就直接把账户里面的钱拿出来投入进去。
然后再找相关的继续审批把窟窿补上就是了。
科研账户,里面的钱就用来做科研,这一点他还是分得清的。
他觉得,现在应该确实比一些院士还要赚钱了。
毕竟那些院士主要的资金来源,也都是从项目里面拿钱。
虽然他们可能是往出套的更多。
但是周越这边自己项目更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