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好像对许君侯十分信服?”
“信服?”臧霸苦笑道:“你们做贼聚众,在乱世求存,等的是安宁家族、保全自身的机会,现在不光可以保全,还能功成名就。”
“以前泰山总有老人说,努力笃行自能得活,人如水流会自寻出路,只要思路畅达、秉承自守,定有机遇。”
“其实不是的,无论你如何努力、恪守,保持冷静的战略,机遇都不是最终一定会出现,它甚至会随时在某一刻出现瞬息,抓住,就能飞黄腾达!”
“就是现在,”臧霸深吸了一口气,攥住手中的这张书信,沉声道:“将琅琊、泰山各关布坊图纸,详细的写在这些兖州纸上,成筒送达君侯处。”
“接下来,开阳屯兵退撤至箕屋山,守浯水一带,为君侯卫戍琅琊边境,将腹地全数交给他布防。”
“好,听大哥的!”
几人经历了昌豨之事后,也不愿再动别的心思,现在许泽既然来履行承诺,至少说明他是守信之能。
刚到徐州就这般声势浩大,足见他的决心。
且不说他出色的才能,即便是只算投入,这么多钱财、人力调运到琅琊来,恐怕主治决策之人是个垂髫童子都能积攒无数政绩。
更何况这是许泽。
……
三月,臧霸完成布防,许泽的兵马进驻开阳、阳都、海曲、莒县,在海曲一处名为日照之地,建坊收匠人以制海盐。
同时占据峥嵘谷要道,以六千人建造纵向的防备线,设狼烟可见的关口七座,可直出诸县遥相呼应。
这一梳理,琅琊原本看起来很混乱的军营驻扎,一下子显得有条有理,彼此之间均可迅速出兵相连,且联合镇压治安。
让百姓出行、商旅走南闯北,都可大为安心。
许多商贩更是不必再缴纳暗奉给臧霸一党,只需要交税便可。
肃正风气、重塑农商之后,许泽建三处工坊取材于山林,开始兴建道路,以三座主要大城为主的往返主道修建,需招募三万劳工,薪俸可观,还有功劳赏赐。
慕名而来的有五万余人,许泽尽皆收下,取三万人为工,两万人为屯户,自府库拨粮食而治,又取得了民望。
短短一个月,他和曹昂常居于农田、听取百姓、商贾建议,酌情修改政令,可说在春耕之际,让琅琊的风气迅速安宁,群情却是十分激昂。
如此兴盛之事,同样也引来了整个徐州的瞩目。
三月上旬过去,许泽和曹昂戴着斗笠从田里回来,都是灰头土脸、满头大汗,不过今日却得了百姓相随,沿途拥戴观望。
更是有一个民风彪悍的村子,抓了两名亡命徒出来,在半路丢给了许泽,说是从他们言谈中听说准备来刺杀许泽,于是一拥而上将此二贼擒获,特交给许泽发落。
对此许泽不光是哭笑不得,更是颇觉安心。
他算是明白自己为什么能这般安宁了。
不光是身边猛将如云,自己声威赫赫,其实也是仁名在外,自有世道护着。
所以这累,却也累得有情绪价值。
刚回来,鲁肃早已等候多时,走来道:“徐州别驾孙乾、糜竺求见。”
“哦?请来帐中,”许泽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