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嘉是一名天文爱好者。
他每天都会关注天文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3月15日的这天。
顾嘉刚刚打开电视机,就看到星辰科教频道,在播出一档专题节目。
节目标题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宇宙星》。
电视画面里。
女主持人宋芸,介绍道:“从古人仰望星空的那一刻开始,人类就对头顶浩瀚无垠的宇宙,产生无尽遐想。
今年3月初,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顺利建成,成为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半个月的时间里。
‘龙国天眼’,持续引领射电天文学前沿,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本期节目,我们便请到龙国天文台首席科学家、龙国天眼项目总工程师南仁栋教授,以及星辰大学天文学院院长陆鸿,为观众讲述‘天眼’巡天的过程。”
话音落下。
南仁栋和陆鸿,出现在演播厅里。
现场数百名观众,齐刷刷送上掌声。
两人入座之后。
宋芸开口道:“观众朋友们,在节目正式开始之前,请先看大屏幕上的短片!”
镜头画面切换。
旁白音科普道:“脉冲星是一种旋转的中子星,被视为宇宙中的‘灯塔’。
每一颗脉冲星,都有稳定的转动频率,可以帮助构建‘宇宙坐标系’。
1967年,鹰国科学家乔斯琳·贝尔,发现第一颗脉冲星。
自那时起,全球天文学界,陆陆续续发现2000余颗脉冲星。
而就在本月。
我国天文学界,便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一颗新脉冲星。
而在短短半月之间。
FASt,已经先后发现100余颗新脉冲星。
这些发现,为天文学家提供了研究脉冲星演化的关键数据,也为未来可能的星际旅行导航,奠定了基础。”
看到这里。
现场观众纷纷鼓掌。
宋芸好奇道:“南教授,您能和大家聊聊发现新脉冲星的过程吗?”
“其实很简单!”
南仁栋笑着道:“其实‘龙国天眼’凭借超高灵敏度和极强的探测能力,仅仅花费5分钟就捕捉到一颗蜘蛛类脉冲星系统的信号,比其他设备观测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所得到的信号还要强。
用文雅一点的说法,就是‘巡天一瞥’!
4450片反射面板,使天眼射电望远镜覆盖40度天顶角,相当于“视网膜”的作用,能让天眼看的更远更清楚。
我们团队基于力学仿真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实现了反射面的数字孪生,使天眼可以全天候运行工作,且为科学观测提供了广泛视野。
正因如此。
我们才能在半个月的时间内,从无到有,发现上百颗新脉冲星,其中包括毫秒脉冲星、脉冲双星系统等等,为深空导航和基础物理理论验证,提供支撑。”
听到这话。
宋芸恍然大悟的点点头。
他又问道:“南教授,除了发现新脉冲星之外,龙国天眼还取得那些科研成果?”
“非常多!”
南仁栋缓缓说道:“第一,我们已经将人类观测宇宙的半径,延伸到了百亿光年之外,刷新人类观测宇宙的极限。
第二,我们已经观测到数次快速射电暴,并获得高精度偏振数据,为解开快速射电暴的起源谜题,奠定了基础。
第三,我们通过观测中性氢(hI)和一氧化碳()等分子谱线,揭示银河系旋臂结构、星际气体运动规律,助力理解恒星‘诞生工厂’的运作机制。
第四,我们在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知名学术期刊《星辰·天文》期刊杂志上发表?。
第五,我们利用脉冲星星际闪烁效应揭示星际介质的微观结构研究,实现年轻脉冲星首次三维度速度测量,发现脉冲星自转与速度共线的证据,为脉冲星诞生机制提出严格限制。
第六,我们新发现的暗弱脉冲星,成为揭示银河系中暗弱脉冲星族群的关键证据。
第七,我们发现银河系内恒星形成区,有多种此前未被发现的复杂有机分子,为研究恒星及行星系统的化学演化提供‘宇宙指纹’。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
龙国天眼就取得海量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