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评委点评
沈清欢顺着林修的目光看去,沈明玉和她的朋友们正站在远处,冷冷地看着她。
林修微微皱眉,正想提醒沈清欢要小心,比赛会场突然爆发出一阵掌声。
“各位观众,各位参赛选手,请注意。”王大师站在比赛台上,手中拿着评分表,“今天我们要对各位选手的菜品进行详细点评,首先请沈清欢小姐上台。”
沈清欢向林修微微点头,转身走向比赛台。她的步伐平稳从容,面带淡淡的微笑,完全不像是刚刚经历过食材危机的人。
“沈小姐,你的';南北和合';确实令我们几位评委印象深刻。”
王大师看着评分表说道,“我们想对你的菜品做个更详细的点评,也希望其他参赛选手能从中学习借鉴。”
沈清欢向三位评委鞠了一躬:“多谢各位评委。”
李夫人首先开口:“我先来说说色香方面的表现。
沈小姐的菜品颜色搭配非常恰到好处,红绿相间,主色调明亮又不过分张扬,看起来就让人食欲大增。”
“是的,尤其是那些配菜的搭配,既有绿色的蔬菜增添清新感,又有红色的辣椒提升食欲,最重要的是这些颜色不是单纯为了好看而添加的,每一种食材都在味道上起到了作用。”
张先生补充道。
王大师点点头:“关于火候的掌握,我必须说沈小姐表现得非常出色。
特别是主料的处理,火候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保持了食材的鲜嫩,又充分释放了食材的香味。”
台下的参赛选手们纷纷仔细听着,有些人甚至拿出笔记本记录评委们的点评。
“这种火候的掌握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精确的感觉,不是短期内能够学会的。”
王大师继续说道,“沈小姐,你平时一定下了很多功夫吧?”
沈清欢微微一笑:“确实,我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在厨房里练习,不断调整火候和烹饪时间。”
“这种专业态度非常值得赞赏。”王大师满意地点点头。
张先生接着说:“我想谈谈食材的选择和处理。
沈小姐使用的食材非常新鲜,这是基本功,但更难得的是她对食材的处理方式。
每一种食材都按照它的特性进行了最合适的处理,保留了食材本身的风味,又能相互融合。”
“比如那些蔬菜,保持了脆爽的口感,又吸收了汤汁的味道。”
李夫人补充道,“这种平衡非常难把握,沈小姐做得很好。”
台下,一位年轻的参赛选手吴明珠小声对身边的人说:“评委们从来没有这样详细地点评过任何一道菜品,沈清欢真是太幸运了。”
“幸运?我看是实力。”身边的选手反驳道,“你没看到她的菜品吗?
确实是今天最出色的。”
吴明珠撇了撇嘴,脸上露出不服气的表情:“我觉得评委们有些偏心。”
台上,评委们继续着他们的点评。
“接下来我想谈谈创新性。”张先生说道,“沈小姐的菜品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创新元素。
特别是那道汤汁,融合了南北方不同的烹饪风格,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味道。”
“是的,这正是我们这次比赛主题';创新与传统';的完美诠释。”
李夫人赞同地点头,“沈小姐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这种态度非常难得。”
“我尤其欣赏沈小姐对传统的理解和创新的把握。”
王大师说,“很多年轻厨师为了创新而创新,结果往往失去了菜品的灵魂。
而沈小姐的创新是建立在对传统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因此能够做到既新颖又不失本真。”
沈清欢认真听着评委们的点评,心中既感动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她知道,这些来自权威的肯定对她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
李夫人微笑着说:“最后,我想谈谈味道的层次感。
沈小姐的菜品味道层次非常丰富,先是入口的鲜美,然后是中间的醇厚,最后还有一丝回甘,让人回味无穷。”
“没错,这种层次感的营造非常考验厨师的功力。”
王大师点头表示赞同,“沈小姐年纪轻轻就能做到这一点,实在难得。”
“总之,我们三位评委一致认为,沈小姐的菜品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创意层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张先生总结道。
“因此,我们决定给沈小姐的';南北和合';打出满分。”
王大师宣布道,“同时,我们也鼓励沈小姐继续努力,在决赛中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台下的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沈清欢再次向评委们鞠躬表示感谢。
“沈小姐,最后我有个问题想问你。”李夫人微笑着说,“你这道菜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沈清欢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我的店铺位于京城中心,每天都有来自南北各地的客人。
我发现不同地区的人对味道的偏好有所不同,但是美食的本质是相通的。
所以我想创造一道既能满足南方人对鲜美的追求,又能满足北方人对醇厚的喜爱的菜品。
这就是';南北和合';的由来。”
“非常好的思路。”李夫人点点头,“美食确实应该是沟通和融合的桥梁。”
王大师宣布沈清欢的点评结束,请她回到自己的位置。
当沈清欢走下台时,她注意到周围的参赛选手们反应各异。
有些人面带羡慕,向她投来敬佩的目光;有些人面露不屑,似乎不认同评委们的评价;还有一些人低头沉思,似乎在思考评委们的点评对自己有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