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忽然传来银刀刻木的声响,张远推开窗,看见卢婉正在梨树下雕第十九个蜂窝梨。
少女刀尖轻挑,嵌着金箔的梨肉准确落入他手中,蜜汁顺着指缝滴在檀木匣上,匣中忽然传出机括轻响。
檀木匣裂开的缝隙里滚出三枚青铜信筒,张远就着月光辨认筒身刻纹,竟是漕帮特制的八百里加急标识。
匣底还躺着只青玉雕的鸽子,翅膀上密布着蜂窝状的细孔——这分明是系统改良过的信物。
\"用蜂窝传讯,亏你想得出来。\"卢婉的银刀挑着梨肉在窗棂上轻敲,蜜汁顺着刀尖渗入青玉鸽的羽翼。
当第十九滴蜜珠坠入蜂窝孔洞时,玉鸽突然振翅腾空,翅膀抖落的金粉在夜空划出北斗轨迹。
三日后辰时,孙账房抱着算盘撞开书院大门,老花镜滑到鼻尖:\"东翁!
码头来了批扛着竹简箱的年轻人,说是从闽南来的什么...蜂窝学子?\"他话音未落,十几个短褐少年已踏着晨雾涌入院中,领头少年背着的藤箱里,竟有活蟹钳着《海国图志》的书页。
林先生摔碎第五个茶盏时,崇文阁的朱漆照壁正映着张远书院的炊烟。
那些闽南学子在庑廊下支起红泥小炉,熬煮的沙茶香混着《水经注》的诵读声,惊飞了崇文阁檐角训熟的信鸽。
\"山长,他们在院场树了根铁柱!\"书童捧着摔裂的玉佩碎片哭丧着脸,\"说是要演什么...避雷术?\"话音未落,惊雷突然劈开春雾,崇文阁藏书楼的金蟾瓦当应声而裂,而那根铁柱顶端,闽南少年正将雷火引入陶罐,罐身浮现的焦痕恰是《易经》六十四卦图。
当夜更夫瞧见奇景——张远书院十九盏孔明灯升空,每盏灯罩都糊着蜂窝状的金箔纸。
灯影投在崇文阁的白墙上,竟显出一串会移动的算筹图案。
林先生挥剑砍向灯影时,剑锋劈碎的月光里,闽南少年们正用沙茶酱在青石板上演算潮汐公式。
端阳节龙舟竞渡的鼓点里,知府突然命人抬来三丈长的酸枝木案。
案上摆着林先生最得意的紫檀算筹,旁边却是张远书院用蜂窝泥塑的立体河图。
\"今日比试治水策。\"知府捋着胡须指向窗外运河,\"哪家书院能解开这段淤塞之谜...\"话音未落,林先生的算筹已摆出\"九宫泄洪阵\",却见闽南少年突然将蜂窝泥塑浸入水中。
泥塑遇水膨胀,竟在案上重现运河立体沙盘,蜂巢孔洞中渗出的细沙精准勾勒出暗礁位置。
卢婉的银刀在此时挑开龙舟锦旗,旗面赫然是崇文阁买通河工的账册。
林先生踉跄后退撞翻算筹时,张远书院的白鹭风筝正带着《流体力学》手稿升空,纸鸢尾巴上拴着的金箔聘书随风舒展,露出\"工部特聘\"的朱红官印。
捷报传回书院那夜,蜂窝梨树下的石桌堆满各地拜帖。
孙账房拨着金算盘的手都在发抖:\"湖广的茶商要捐三百担宣纸,晋中的票号送来整箱徽墨...\"老秀才突然从《格物新编》里抬头,千层底布鞋上还沾着闽南带来的牡蛎壳:\"东翁,又有批巴蜀学子在渡口,背着诸葛连弩模型说要学机关术!\"
张远摩挲着青玉信鸽新生的羽翅,忽然嗅到熟悉的血腥气。
转身见卢婉的银刀挑着半块桂花糕,刀柄缠着的染血发带系着张黄麻纸——正是朝廷考核的邸报。
月光透过蜂窝梨树的孔洞,在纸上映出星图般的评等细则,最末一行朱批\"创新过甚\"四字,恰与林先生摔碎的玉佩裂痕重合。
\"要论创新...\"张远突然将桂花糕碾碎撒入砚台,墨汁翻涌时浮现出系统琉璃镜的虚影。
镜中现代校园的影像与书院重叠,闽南少年正用沙茶酱教巴蜀学子调配火药比例,晋中来的账房先生举着蜂窝算盘学习复式记账。
更夫敲响四更时,崇文阁方向突然传来瓦当坠地的脆响。
张远望着虚空中逐渐凝实的系统任务光幕,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金箔——那上面映着蜂窝状的大虞疆域图,每个孔洞都闪烁着不同地域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