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各显神通(2 / 2)

为首的一个大汉冷笑一声,犹如夜枭的嘶鸣:“哼,有人告你们聚众诋毁朝廷命官,跟我们走一趟吧!”说罢,便一挥手,手下众人如狼似虎般要动手抓人。

林羽轩挣扎着喊道:“我们不过是抒发心中对朝政的看法,何罪之有?”可那些人哪管这些,如饿虎扑食般强行将林羽轩、苏锦年等几个带头的文人带走了。

和珅的这次行动,立刻在市井引起了轰动。“你听说了吗?和珅抓人这消息一传开,京城的那些文人墨客们,个个都担惊受怕的。”一人神色慌张地对身旁同伴说道。

同伴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回应:“可不是嘛,现在支持刘墉的言论,在京城就跟凭空消失了似的,一点儿声儿都没了。整个京城啊,就像被一层让人害怕的阴霾给罩住了。”

“唉,听说是和珅动用手段在打压舆论呢。”这人压低声音,一脸愤慨。

“和珅竟如此过分!”同伴气得跺脚,“也不知道刘大人知道了会怎样。”

再说刘墉。刘墉在书房内,听闻下人来报和珅打压舆论一事,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和珅这等行径,实在是欺人太甚!”那愤怒,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在他心中疯狂蔓延。

我在一旁赶忙劝道:“三哥,您先息怒啊。如今这形势危急,您可千万不能慌乱,越是这种时候,咱越得保持冷静才是。”

刘墉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缓缓说道:“我自然明白,和珅此举虽是卑鄙,但我不能乱了分寸,定要想出应对之策。”

“大人,如今和珅如此嚣张,我们该如何是好?”管家张堃着急地问道,脸上透露着担忧之色。

刘墉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自信与从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和珅此举,看似厉害,实则愚蠢。他越是打压,越说明他心虚。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舆论之火,烧得更旺。”

这天夜里,刘墉书房内。刘墉对身旁的甄平低声说道:“如今和珅贪腐横行,朝廷吏治败坏,百姓苦不堪言。我已暗中收集了林羽轩等人痛斥和珅、呼吁整顿吏治的诗词文章,你务必通过可靠的渠道,秘密将这些文章传播到民间去,让百姓们知晓真相。”

甄平面露担忧之色,犹豫着说:“大人,此事风险极大,一旦被和珅知晓,恐怕会引来大祸。”

刘墉目光坚定地看着甄平说道:“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朝堂清明,此时顾不得许多了。只要能激起民愤,引起皇上的重视,即便有风险,也值得一试。你行事一定要小心谨慎。”甄平点了点头,领命而去。

没过几日,这些诗词文章便如同一颗颗火种,在民间熊熊燃烧起来。茶馆里,一位老者手持文章,怒目圆睁,将手中的茶杯重重一放,大声说道:“看看这写的,和珅那厮竟如此贪腐,难怪这些年百姓日子过得不太平!”

旁边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激动地附和:“早就听闻和珅的种种恶行,没想到竟这般无法无天!朝廷再不管管,我们老百姓可怎么活?”

一时间,茶馆里议论纷纷,众人皆是义愤填膺。

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百姓们的讨论声。有人咬牙切齿地咒骂和珅,有人满怀期待地希望乾隆皇帝能整顿吏治,改善民生。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意浪潮。

与此同时,和珅的府邸内,和珅也收到了暴跳如雷,怒声吼道:“这是何人所为?竟敢煽动百姓对我不满!给我彻查,一定要找出幕后主使!”

刘墉见时机成熟,便进宫面见乾隆皇帝。他跪在地上,神色凝重,痛心疾首地说道:“皇上,如今民间舆论纷纷,皆因朝堂之上吏治不清。和珅操办婉贵妃寿辰,奢华无度,已引得民怨沸腾。而他为了掩盖自己的恶行,竟然打压那些敢于直言的文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乾隆皇帝听后,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犹如一座沉重的山峰。他深知和珅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也不能任由民间舆论如此发展,动摇国之根基。

“刘墉,你所言之事,朕已有所耳闻。你且说说,该如何整顿吏治,改善民生?”乾隆皇帝问道,目光紧紧地盯着刘墉,仿佛要从他的眼中看出答案。

刘墉抬起头,目光坚定,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皇上,当务之急,是要严惩贪腐,选拔贤能。对于那些鱼肉百姓、中饱私囊的官员,绝不姑息。同时,要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

乾隆皇帝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朕会考虑你的建议。但此事关乎重大,不可操之过急。”

和珅得知刘墉进宫向乾隆进言,心中不免有些担忧。那担忧,如同阴霾一般,笼罩在他的心头。他知道,刘墉此举很可能会对自己不利。

“老爷,要不咱们再想个法子,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将这事儿给圆过去?”马仁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道,脸上满是讨好的神情。

和珅冷哼一声:“哼,刘墉那老匹夫,这次是铁了心要跟我作对了。不过,皇上向来对我信任有加,岂是他几句谗言就能动摇的。”话虽如此,但和珅还是决定进宫,在乾隆面前为自己辩解一番,他要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地位。

与此同时,婉贵妃也听说了寿辰一事引发的舆论风波。她心中有些愧疚,毕竟这场寿宴是在和珅的极力操办下才变得如此奢华。

“和大人也是一番好意,只是没想到会惹出这么大的麻烦。”婉贵妃身边的宫女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婉贵妃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满是忧虑:“希望皇上能妥善处理此事,莫要因为本宫的寿辰,让朝堂陷入纷争。”

而在民间,百姓们虽然对和珅的行为极为不满,但也在观望乾隆皇帝会如何处理此事。他们期盼着朝廷能够真正整顿吏治,让他们的生活能够有所改善。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纷纷,猜测着事情的走向。

这场舆论风波,就像一场暴风雨,席卷了整个京城,各方势力都被卷入其中,而最终的结果,谁也无法预料……每个人都在这场风暴中,怀着自己的心思,等待着命运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