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事。今日街坊们都在说,你们要替六公子立祠?";
";是啊......";
夏侯婴叹了口气,语气既有激动,也是感激道:
";六公子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无以为报,只能以此略表心意。";
妻子握住他的手,关切的说道:
";这是应该的。若不是六公子,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等祠堂建好了,我也要日日去上香,为六公子祈福......";
夏侯婴心中一阵温暖。他望着窗外的明月,突然想起了在咸阳的日子。
那时的他们,刚刚进入咸阳,六公子并没有因为身份就看不起他们,更是让他们和王家公子王离,以及冰冷的韩信一起学习。
有时候六公子=也会让他们表达他们的愿望以及心愿......
记得有一次,六公子对他们说:
";天下之大,非一人之力可治。我虽为公子,却深知民间疾苦。他日若有机会,必当广纳贤才,共治天下。";
当时他们只觉得六公子胸怀大志,如今想来,那位年轻的公子,早已将天下苍生放在心上。
";睡吧。";妻子轻声说道,";明日还要早起呢。";
夏侯婴点点头,吹灭了烛火。黑暗中,他听到妻子均匀的呼吸声,心中一片安宁。
他知道,从今以后,他们的人生将完全不同。而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位远在咸阳的六公子。
...
...
第二天一早,夏侯婴就带着周勃、曹参来到县衙,与县令商议立祠之事。县令对此事极为支持,当即在沛县划出了一块风水宝地。
";此地背山面水,正是立祠的好地方......";
县令指着地图,语气也是轻快的说道:
";我已经让人去请最好的工匠,务必把祠堂建得气派些。";
听着县令极为奉承的话,周勃却是摇了摇头说道:
";不必太过奢华。六公子向来节俭,若是知道我们为他大兴土木,反倒不喜。";
曹参也是附和道:
";正是。不如这样,我们请些本地的工匠,用些寻常材料,把祠堂建得朴素些。重要的是,要让百姓们知道六公子的仁德。";
听到几人的分析和嘱托,县令最终也是连连点头道:
";三位说得有理。那就按三位的意思办。";
接下来的日子里,夏侯婴三人每日都到工地查看进度。百姓们听说要为六公子立祠,也都自发前来帮忙。有的送来木料,有的送来砖石,还有的干脆带着工具来帮忙。
一个月后,祠堂终于建成。虽然不算奢华,却处处透着庄重。正殿中供奉着六公子的画像,那是夏侯婴特意请来的画师,根据记忆中的样子绘制的。
因为之前的所作所为,六公子虽然在大秦颇有名声,但却是鲜少有画像流传在民间......
画像中的六公子一袭白衣,眉目如画,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夏侯婴站在画像前,仿佛又回到了在六公子府中的日子。
看着画像上的六公子,三人轻声喃喃道:
";六公子,我们一定会报答您的知遇之恩......";
随后,三人也是相视一眼,却是没有多说什么,长期战场上养成的默契,已经让三人明白了其心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