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不是咱侦察机分队发现的早!听说王海城又得了一个三等功!”
“说到这,还得说咱隔壁的何大队长,他发明的那个侦查战法和那个侦查吊舱,真是太好用了!
用在米格-9上真是绝了!要速度有速度,要清晰度有清晰度。比以前的侦察机好用多了!”
“说实话,要是照这样下去,我觉得侦察机分队也是有前途的,我都不那么渴望改飞米格-15了!”
“我可不,我还是想改飞米格-15,上去跟那帮所谓的联军真刀真枪的干!”
“听说隔壁培训期大大缩短了,我们都有希望,要是能提前看看教材就好了!我们也预习一下!”
“嗯,你说的有道理!
……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身后这一桌飞行员的谈话落到了何雨柱的耳朵里,让他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既然理论学习和飞行训练可以分开,那就在理论阶段来个广泛撒网,然后在飞行培训阶段来个重点培养,那效率不就能提高的更多了吗!
把理论教材发到各个航空队和航校,然后再从各单位考试合格的飞行员中进行择优录取,重点培养。
没准儿,能把米格-15的改飞培训缩减到一个月到一个半月。
大概有个60到80个小时改飞时间也就够了!
至于其它航空队被抽调的飞行员,让航校培养去呗!
关咱何雨柱啥事儿!
说干就干,吃完饭何雨柱直接就写了个计划递给了王副司令,顺便从他那领了一个二等功的勋章,发明“周扒皮”侦查战法和侦查吊舱获得的。
……
10月底,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战果辉煌,据说38军派出一个团外加一个营的兵力的情况下,依旧完成了战略计划。
这次侦察机给力,明确给出了黑人团的位置,梁大牙也没有被吓唬住。
11月中旬,志愿空军,教导大队第一批米格-15飞行员完成培训,18名改飞飞行员都以优异的成绩结业。
其中三个成绩最好的飞行员获得教官资格,但是只有一个留下来任教。
汪成和李靖提前完成培训,成绩优异,放弃了称为教员的资格,进入首个米格-15飞行团,分别被任命为代理大队长。
同是11月底,志愿空军飞越鸭绿江,负责保卫交通线和重要军事目标的重要任务。
12月中旬,第二届改飞飞行员40人结业。
教学时间仅仅用了35天,其他教官采用1比2的带教比,何雨柱一个人带了三个学员。
第二期学员结业之后,何雨柱向上级申请,咱带领全体教官进行一次实战。
不是何雨柱想战斗了,而是他发现第一批学员在与联军航空队作战的过程中,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
这可不在何雨柱预计之内。
当然了,在前线战斗的不仅仅是何雨柱他们教导大队培养出来的飞行员,还有其他其他航校培养出来的呢。
但大家使用的都是何雨柱“翻译”的培训教材,也都在借鉴他们教学经验。
这种没占到便宜的战果在何雨柱看来就是妥妥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