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特有的声线响起:“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话锋一转,他继续:“我看就两个方案办,一方面陈兵江淮,一方面继续谈判,争取时间。”
在场的一个参会者,中将军衔,身材不高,但面如平湖。
当夜,我方某领导人收到了两份几乎一模一样的电文。
上面,粗略的勾勒了国府陈兵江淮的部署情况。
魏小勇接过,笑:“看来,我方打入敌人内部的,还不止一条线。”
“小勇,你的意见呢?”
魏小勇用手摩挲着地图:“是时候,决一雌雄了。”
地图上,我方有三个大箭头。
左侧,是中原军区部队,东侧,是鲁省兵团。
而中间,便是原名第一军的现在我挺进野战军。
地方,也分为三大块。
江城一带,乃是白将军的桂系部队,人数在三十万左右。
关中一带,是胡琴斋的西北军马,也在三十万。
淮河两岸,则是那人的嫡系的主力,包括恩波汤的第一兵团、
杜光庭的第二兵团、黄柏陶第七兵团、第九兵团湘耀廖。
以及李弥第十三兵团的为,第十四兵团的宋希濂,第十六兵团的孙元良等。
当夜,最高军事会议召开。
魏小勇讲述了他的构想。
有人提出,如今的态势,依旧是国军多,我军少,不适合主力决战。
鲁省兵团代理司令员素有威名,刚刚在苏中大捷,他不同意:“诸位首长,国军人数虽然很多,可嫡系部队,只有一百万左右。”
“只要彻底解决了他们,就会一劳永逸,其他军团会作鸟兽散的。”
中原方面的一位说:“我看要得,可是咱们胃口,也没得那么大噻。”
众人都转向魏小勇,因为只有他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魏小勇还没开口,一位看着华中方向:“要不要派一支人马,插入敌人心脏,我看大别山就不错。”
魏小勇第一个反对:“这样虽然可以袭扰敌人,让他们的主力部分回援,可这部分部队,基本上成了孤军。”
鲁省兵团那位也同意:“是啊,这部分部队就成了敢死队,我看,可以调动敌人,利用他们的傲气和内部的不和。”
魏小勇笑:“不错,要说傲气,第一兵团的74师,那是狂的没边儿。”
中原负责人笑道:“对头,这个张灵赴,号称天下第一,依我看,只要我们然他尝点甜头,他肯定追过来。”
魏小勇笑:“前期宣传时,咱们可以搞个国军将领的悬赏榜,将张灵赴放在靠下的位置。”
众人不禁大笑。
当夜,大的战略布局就形成了。
一位老总负责西北方向,监视胡琴斋的部队。
魏小勇的老旅长出兵丹江口,监控白将军的桂系部队。
其余主力,调兵淮安、苏中一线。
而当天,潜伏在我方内部的国军间谍,就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国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