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夫人在北固山上往来交际中极为注重形象,总是笑容满面、热情洋溢,行事毫无小家子气,仿佛是代替小女儿在这北固山中维系情谊。
在大乔和徐妙然的院子里,刘夫人毫不吝啬她的夸赞之词。在大乔处,刘夫人称赞大乔温柔贤惠,阿绍公子稳重懂事、勤奋好学;到了徐妙然那里,刘夫人则对徐妙然身手矫健,把剑花舞得如风花雪月般出神入化赞不绝口,也不忘夸阿松公子聪明伶俐。
且不说大乔和徐妙然对刘夫人的态度如何,单是这两处院子里的大丫鬟、老妈妈们,都觉得刘夫人十分有趣。
“这刘夫人可太热情、太会交际了。以前还有人说她是借着袁夫人的名义刻意结交江东贵妇圈,现在看来,人家刘夫人确实有交际应酬的本事。”
“毕竟听说她家当年在洛阳城里可是有名的王公贵族,那样家庭出身的当家主母,办事和交际能力怎么会差?”
这些评价时不时传入袁绮绮耳中,她简直哭笑不得。
看来,袁绮绮对她母亲的智慧了解得还远远不够。这段时间,母女俩朝夕相处,做母亲不再唠叨、焦虑,也不逼迫女儿做什么,总是笑意盈盈地陪伴在侧,说些女儿爱听的事。
就连一日三餐,做母亲的也从不勉强她。
当发现袁绮绮某天不爱吃炖烂的鸽子,只是喝了汤,吃了一个鸽子腿时,刘夫人便让小葵把剩下的汤盏端过来,笑着说:“我正好饿了,剩下这些刚刚好,给我吃吧。”刘夫人总会将从浮碧海端出去的碗盏吃得干干净净,一滴汤汁都不剩。
因此,不到半个月,刘夫人的脸颊肉眼可见地圆润了起来。
袁绮绮曾笑着对母亲说:“吃不完就吃不完,母亲何必勉强自己,也不怕夜里撑得睡不着。”
这时,刘夫人才终于道出实情:“你不懂,你现在身子娇弱,胃口时好时坏是常有的事。但要是传到别人耳朵里,那些爱挑刺的人指不定就会说你的闲话。我们没必要为这些琐事分心生气。再者,你向来勤俭持家,何必因为怀孕养胎这事,落个铺张浪费的名声呢!”
袁绮绮才意识到,母亲深谙后宅之道,懂得的丝毫不比自己少,甚至更多。
但她母亲一直不知道镇江老辕的事。
一日,刘夫人手捧镇江老辕新写的三册书,读到书中管云长、弓长飞、兆子龙三位英雄的故事,这位寡居多年的妇人内心激动不已。刘夫人识字有限,不像大乔、徐妙然等人能一目十行,短短几个时辰就能将故事读完。刘夫人只能看一会儿,歇一会儿,睡前看几页,第二天接着看。即便如此,这也丝毫不影响刘夫人跑去和亲家母吴太夫人分享镇江老辕的书。
“这镇江老辕实在是妙啊!我猜他书里的管云长、章飞,还有那个兆子龙,就是刘皇叔身边的那几个人!不愧是八十岁的老仙翁,虽不问世事,却把世间人物故事刻画得如此生动传神,让人读来就像亲眼见到了这些鲜活的人物。不怕太夫人笑话,我要是年轻个二三十岁,见了这些年轻英雄的故事,哪里还看得上孩子们他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