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升到乙班(2 / 2)

两人找了连在一起的座位,盘膝坐在支踵上。

周礼平再次拿出试卷,宣布了昨日答卷的成绩,这次乙班没有人升到甲班。

其实甲班和乙班并没有太多差别,甲班已经不学习新的知识了,只是在不断巩固,就像前世高三的复习班一样

他们在不断扎实自己的学识,随后去参加县试和府试,期待能通过童生功名考试。

周礼平让大家拿出孝经论预习,随后他回到启蒙班,开始依次教学。

夫子一走,周云文立马转过身,高兴道:“冠弟,你进步当真神速,来了私塾区区半年,就升到了乙班。”

陈及冠轻笑一声,“多亏夫子谆谆教诲,文兄,不知你们如今学到何处?”

徐锦书也竖起耳朵,他们刚来到乙班,进度肯定和同窗不一样。

夫子教学可不会顾及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讲解。

周云文直接道:“孝经论已经学完,如今我等正在学做试帖诗。”

陈及冠听了,心中有了数,孝经论他已经看完,加上老师给他开小灶,进度很快就会追上他们。

其实孝经论的内容并不难,和四书五经有异曲同工之妙,题型都是补阙和经论。

“对了,给你介绍两位同窗好友。”

周云文指着他左边的少年,这人穿着蓝色绢布长袍,嘴唇宽厚,鼻梁粗大,一副老实相,“这位是董怀义,董地主之子。”

陈及冠和徐锦书拱手,“见过董兄。”

其实几人先前就认识,甲班和乙班的学子经常拿算术题来询问他,如今只不过是正式认识罢了。

董怀义同样拱手,“见过冠弟,书弟。”

周云文继续介绍右手边的少年,这人穿着白色棉质长袍,五官清秀,身上有一股淡淡的茶香,“这位是胡庆仁,望山村人。”

胡庆仁拱手,声音如鸭嗓,明显处在变声期,“见过冠弟,书弟,家中有几亩茶地,若需新茶,尽管同为兄说一声便是。”

陈及冠和徐锦书再次拱手,“见过胡兄。”

周云文指了指胡庆仁,“你们可别听他谦虚,他家中茶园几十亩,若要喝茶,不须同他客气。”

陈及冠心中微微惊讶,果然,这年头能读书的就不是普通人,随便拎一个出来,不是地主之子,就是富农之子。

说起来他与董怀义,还有些渊源,董家的管家前不久还来他家上门道歉。

不过这种小事董地主显然是不知情的。

陈及冠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简单介绍完后,众人消停,各自认真研读手中书籍。

对于乙班的学子来说,距离科举考试已经不远,他们更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周礼平重新走进来,直接开始今天的讲课。

“诸位学子,今日我们继续来学习试帖诗,董怀义,你说一说如何才叫试帖诗。”

董怀义起身,直接道:“试帖诗也叫赋得体,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列,童试用五言六韵,用仄起格。”

周礼平点头,“不错,试帖诗在用韵方面,要遵循八戒,即出韵、倒韵、重韵、凑韵、僻韵、哑韵、同义韵和异义韵均不可用。”

陈及冠赶忙拿出线装白纸和炭笔,飞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