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道歉(2 / 2)

他又看向春琼,“杨姑娘,听你刚才所言,那道蒸盆也是出自郧乡县?”

春琼扫了一眼礼部尚书,他一张脸微微抖动着。春琼福身道,“回皇上,这道菜叫郧乡蒸盆,确实出自郧乡县。”

“这道菜味道不错,想不到小小的郧乡县竟然如此人杰地灵,很好,非常好!”圣上朗声道。

春琼再次福身,回道,“郧乡县虽然偏远,但有山有水,确实风景秀丽。而郧乡县人,也能吃苦耐劳,勤奋努力。这郧乡蒸盆,选用山中十八种好物,确实展现了我大盛朝物产之丰饶。臣女献上此菜,原本是想向皇上和诸位大人展示出,哪怕在灾年,郧乡县百姓们依然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利用有限的资源努力生活。这道菜,是百姓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的象征,而非是在说百姓无需粮食也可饱腹。”

“如今旱灾肆虐,百姓们虽用这些山货勉强维持生计,可他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依旧是风调雨顺,能有充足的粮食。大人您只说物产丰富可充饥,却忽略了百姓对粮食的期盼,对安稳生活的向往。粮食永远都是支持一个人生存的最基本物资,没有粮食,小的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无法长治久安。希望诸位大人不要误解了此道菜的寓意,更不要误会百姓不需要粮食。百姓的期盼其实很简单,吃得饱穿的暖,只有有充足的粮食,他们才能吃的饱,而粮食从何而来,除了百姓多种地,更需要朝廷和诸位大人的帮助。百姓大多不识字,见识有限,他们只知种地,却不知如何更好的种地,这就需要学识渊博的大人们来教授了。”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礼部尚书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这时,圣上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杨姑娘所言极是,朕等身为朝廷官员,不仅要看到当下百姓的生存之法,更要为百姓的长远生计谋划。就像这神仙豆腐,确实美味,但确实百姓的无奈之举。若是粮食充足,百姓都能填饱肚子,也就不会想着去吃树叶了。诸位大人,如何让百姓能够更好的种地,这就交给你们解决了。”

有几位平日里关心民生的大臣也纷纷附和,“杨姑娘所言在理,解决百姓温饱,粮食才是根本,还需加大救灾力度,兴修水利,以备来年之需。”

春琼闻言松一口气,这位圣上,应该还算是位明君。

圣上的目光在朝堂上缓缓扫过,随后落在礼部尚书身上,语气中带着几分威严,“秦尚书,此次烧尾宴,本该是展现我朝丰富物产、共商民生大计的契机,你却未能抓住机会,未能领会其中深意,曲解菜品寓意,实在有失偏颇。”

礼部尚书脸色煞白,连忙跪地请罪,“微臣罪该万死,一时糊涂,未能洞察百姓疾苦,还望圣上恕罪。”

圣上摆了摆手,神色稍缓,“就连杨姑娘都知晓这烧尾宴对百姓的重大意义,诸位却不知,竟在这烧尾宴上做小动作,不知是未将朕当回事,还是未将百姓当回事?”

众人闻言脸色微变,齐声跪下,“臣等不敢,请皇上息怒!”

春琼也跟着跪下,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天子一怒,谁都无法轻易承受。

圣上冷哼一声,“大理寺何在?山水糕是谁破坏的,交由你们来查,背后之人定要严惩不贷!”

陈寺卿和苏少卿出列,跪到大厅中央,“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