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府的人果然尽心尽责,为了赶制器械,几乎日夜不停,换班休息。
这边,一位老铁匠正抡起大锤,奋力敲打烧得通红的铁块,火星四溅,每一下敲打都饱含着力道与技巧。
那铁块在他的锤炼下,渐渐有了器械的雏形;
那边,年轻的学徒们则在一旁帮忙递工具、打磨零件。
他们眼睛紧盯着师傅的动作,学习着这门手艺,不敢有丝毫懈怠。
傅恒穿行其间,仔细监督着每一道工序的进程。
他时而停下脚步,拿起一件半成品器械,端详其做工,时而与匠人交谈几句,询问制作中的困难。
见众人如此勤勉,傅恒冷峻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般下去,不愁军备不齐,定能保我大清安稳。
永和宫的书房内,静谧得仿若能听见阳光洒落的声音。
永琪端坐于书案前,面前铺展开一张洁白如雪的宣纸,手中握着一杆羊毫毛笔,笔锋饱蘸浓墨,正全神贯注地练习书法。
随着他手腕的轻轻挥动,笔走龙蛇间,一个个刚劲有力的字迹跃然纸上。
他写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警句仿若不仅仅是笔下的墨痕,更是他心中一直秉持的准则。
此刻,他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试图以笔墨平复内心的波澜,为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积蓄力量。
没过多久,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永琪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小太监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
他进了书房后,先是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而后才轻声说道:“五阿哥,王总管办事效率太高了,他已经将金锁送回了漱芳斋。”
声音虽轻,却在这安静的书房内格外清晰。
永琪听闻此言,手中的笔并未停歇,仿若一切皆在意料之中。
只见他目光沉稳,手腕微微一抖,在宣纸上落下一个气势磅礴的“静”字,那墨汁晕染开来,如同他此刻深沉难测的心境。
待笔锋收住,他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好,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小太监再次行礼,而后悄然退下。
书房内又恢复了先前的安静,只有永琪轻微的呼吸声。
他凝视着那个“静”字,良久,喃喃自语道:“树欲静而风不止,这皇宫什么时候真正静下来过?”
说罢,他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双手背在身后,望向窗外的宫苑景色。
此时正值金秋,庭院中的银杏树叶金黄一片,随风飘落。
仿若一场华丽的金雨,可永琪眼中却并无多少欣赏之意。
他深知这繁华背后隐藏的是无尽的权谋争斗。
“好戏即将开场了,10月28还真是个好日子。
紫薇、尔康,希望到时候你们喜欢我送你们的这份新婚大礼。”
永琪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那笑容里既有几分期待,又带着些许冷峻。
片刻后,永琪转身,重新坐回书案前,仿若什么都未发生过一般,继续挥毫泼墨,练习书法。
只是那笔下的字迹,愈发显得深邃内敛,仿若藏着他未说出口的千言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