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
姚斌有一种无力感。
甚至有些后悔弹劾山西官商勾结。
一路走来。
他逐渐看清了张王两家在山西官场与商场的影响力。
若依照他当初所想,将张四维家族与王崇古家族连根拔起。
可能整个山西的商贸都会乱套,甚至大明边境都有可能再次发生战事。
到时苦的还是朝廷与百姓。
山西的官商一体化程度,就像结在一起的两颗红薯,要将其连根拔掉,整块土地都要被毁掉。
他甚至渐渐觉得,张、王两大家族的覆灭,对大明并非是什么好事。
故而,近日来,他的心情有些低落。
姚斌看向正在检查文书的海瑞,纠结了片刻后,还是忍不住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海老,莫说咱们有十五竹筐对山西官商不利的文书,即使有一百竹筐文书,恐怕都难以撼动张、王两家的权势,我一路走来,感觉山西根本离不开张、王两家,我们若将这些文书都呈递给朝廷,让朝廷严查严办,会不会害了山西,甚至引起战乱,害了大明”
海瑞事无巨细,不断搜查山西官商勾结的证据,但而今的姚斌却感觉意义不大。
海瑞将手中的文书放下,然后看向姚斌。
“你以为老夫巡察这么久,就是为了让竹筐内的官员胥吏、商贾士绅受到严惩”
“难道不是吗这些文书只能让他们受到严惩啊!”
海瑞摇了摇头。
“你觉得咱们将这十五竹筐文书送到京师,朝廷会如何做”
山西官商勾结,无论查出什么罪证,最后的结果都还是要由小万历拍板决定的。
姚斌想了想。
“有可能将这些人全部严惩,也有可能杀鸡儆猴,惩处一批人,警告一批人,毕竟,为了山西的大局,为了边境商贸,朝廷不可能让山西乱起来。”
海瑞轻捋白的胡须,道:“你只说对了一点,山西不能乱!”
“我们的任务便是在山西不乱的前提下,除掉山西这两颗巨大的毒瘤。”
“老夫是想以这些文书为证据,让陛下看到王崇古家族与张四维家族对山西官场和商贸的垄断,让朝廷对王崇古与张四维失去信任或感到惧怕,如此,才有可能将他们扳倒!”
“唯有这二人被扳倒,才是根治之法,张、王两大家族的势力才会骤减,才会衰退,如此,山西的小商人才有机会成长,山西的官场与商贸才能正常起来!”
“扳……扳倒张四维与王崇古”姚斌一脸惊讶。
他本以为此次能重创张四维家族与王崇古家族,就算是最大的胜利了。
没想到海瑞想的这么多,这么远。
“海老,这……这怎么可能这二位,一位是阁臣,一位是部堂官,外加他们早有准备,即使他们家族被重惩,咱们恐怕也找不到二人的大罪过啊!”
姚斌根本就不敢朝着这方面想。
海瑞微微摇头。
“我们不用寻他二人的私罪,我们只需不断积累两大家族在山西操控官场商贸的证据即可。”
“当朝廷惧他们的权力了,他们的末日也就来了,老夫所言的扳倒他们,不是要朝廷重惩他们,若能让王崇古致仕,令张四维出阁,我们的目的便算达到了!”
“自古以来,政商都不应合为一体,家有高官,家族便不能成为巨商家族,我们若能成功,便能断掉这种害国误民的恶例,让我朝后人警醒,高官之位与大商巨贾,只能留一个。”
姚斌顿时明白了海瑞的想法。
当下,使得山西官商勾结的根源正是山西总督兼刑部尚书王崇古与内阁阁臣张四维。
准确而言,是二人手中的权力。
对着根源下手,才能彻底解决山西的官商勾结、垄断商贸问题。
而海瑞心中所想。
不仅是解决山西官商勾结的问题,还想通过此事让天下的巨商高官家族彻底消失。
姚斌又望了一眼竹筐,仍觉得难度非常大。
“海老,我们真的……真的可以扳倒他们吗
海瑞笑着道:“尽人事,听天命,我们都应学一学子珩。”
“沈编修”姚斌面带不解。
海瑞点了点头。
“若你想出了《废物论》这篇使得天下读书人都有可能恼怒的理论,你可敢在国子监朝着众监生直讲”
“不……不敢!”
“若你能想出《考成法之安民策》,可敢上奏称为了大明百姓应再苦一苦天下的官员”
“不……不敢!”
“若你能想出《百家议政》这个几乎算得上疯狂的主意,可敢上奏倾尽全力说服陛下”
“不……不敢!”
姚斌不断摇头,他即使如沈念那般胸有良策,但有些事情也不敢说出来。
因为失败的代价太大,得罪的人太多。
他没有沈念的胆量,也不敢那么疯狂,他越想,越觉得沈念越不一般。
海瑞缓了缓。
“有些事情看似不可能,但拼一拼,没准儿就可能了!”
“我们查出的山西官商勾结案越多,他们被迫供出的替罪羊便越多。当陛下看到这一筐筐的文书,想到山西应是大明之山西,不应是张家与王家的山西,没准儿就知晓该如何做了!”
“官场做事,除了要有巧劲,还要有傻劲,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是不是很傻,但这种傻劲,往往能成就一番大事,子珩的身上便是有巧劲,也有傻劲。”
“当时,子珩举荐老夫巡视山西,一定是觉得老夫身上有这种傻劲,老夫不能让他失望,你也不能让老夫失望!”
“另外,你莫忘了陛下交待我们的那八个字!”
“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姚斌挺起胸膛说道。
这一刻。
姚斌再次有了去年刚刚巡视山西的那股冲劲。
他朝着海瑞重重拱手,道:“海老,学生受教了,这次,我们便与他们硬磕到底!”
海瑞满意地点了点头。
……
而此刻,大同府府衙内。
大同知府林乔已然知晓海瑞来到大同府的消息。
他朝着一旁的师爷命令道:“立即写信汇禀方巡抚,称海瑞到大同府了!”
这位方巡抚,便是山西巡抚方逢时。
山西总督兼刑部尚书王崇古,总揽山西军政。
山西巡抚方逢时则是总揽山西民政。
海瑞巡视山西,彻查山西官商勾结之事,最紧张的其实是方逢时。
依照海瑞的脾气,一旦抓了山西官场商界的一群“小鱼小虾”,对其严惩,受影响最大的是山西的民政。
这对方逢时的考绩影响极大。
且重惩过后若留下一堆烂摊子,将非常难以处理。
方逢时作为山西民政的第一负责人,特意交待大同知府林乔,一旦海瑞抵达大同府,他便准备找海瑞好好谈一谈。
在他眼里,天下政事,没有对错,只有利弊。
张、王两大家族对山西,功大于过,动其筋骨,就是动整个山西的筋骨。
他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