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大局为重原则!小万历偷听民声(求月票)
腊月二十一日,京师。
天气越来越冷,年味越来越浓。
然城内百姓讨论最多的不是过年,而是科举舞弊。
当下。
已有一百余家商铺因售卖科举舞弊工具被查封,东家掌柜、制作舞弊工具者皆被抓捕,另有十余名京朝官被关押到北镇抚司。
但此事肯定不会就这样结束。
许多人都等待着朝廷宣布如何定性赵承砚的行为,都等待着朝廷对京师读书人质疑科举公正给出一个答复。
……
午后,文华殿内,只有小万历与冯保两人。
小万历将一份奏疏递给冯保,道:“大伴,此奏疏你来批红吧!”
“是。”冯保习惯性地接过奏疏。
若奏疏内夹有内阁的票拟,小万历无异议,他只需要抄录一遍即可。
若奏疏是直呈禁中,没有票拟,他便可依照常规,写上:知道了、该部议奏、如拟等常用语即可,若他不能定夺,可再交内阁撰写票拟。
冯保打开奏疏,看过后,脸色骤变,快步走到御案下方,跪了下去。
“陛下,奴婢……有罪!奴婢该死!”冯保跪在地上,使劲地磕头。
此奏疏。
来自于北镇抚司指挥使曹威。
内容是:司礼监随堂太监孙秀涉嫌科场舞弊,收受贿赂达一万余两白银。
外廷官员犯错,是打朝廷的脸。
然内廷宦官犯错,打的则是皇帝的脸。
因为内廷宦官的所有权力都依附于皇权,出了宫,他们的种种行为都是为皇帝办事。
冯保作为司礼监的头号太监,自然不能推卸责任。
小万历看向冯保,道:“大伴,此事就交由你来处理吧,朕日后不想再听到有宦官卷入科举之中,这种靠挖大明根基谋来的钱财,谁挣,谁便是反朕!便是反大明!”
“奴婢明白!奴婢明白!”冯保的额头上,满是汗珠,后背也已经完全湿透。
当下的小万历越来越有气场。
其虽未亲政,但仅凭此事,就能让冯保一无所有,甚至身首异处。
……
近黄昏。
禁中东北角的司礼监内。
一众宦官都跪在地上,其中为首的便是司礼监随堂太监孙秀。
他是一个年近五十的老太监,嘉靖朝便在宫内伺候了。
冯保靠在软榻上。
一伸手,便有一名小宦官为他递上一盏热茶。
在禁中,他是奴才;在司礼监,他是至高无上的主子。
“冯公公,救我,救我呀!下次,我……我一定做得隐蔽一些,绝不会被人发现!”孙秀说道。
冯保微微摇头,道:“不会有下次了!”
“稍后,你便去北镇抚司认罪吧,切记,只承认受贿,不承认操控科考,你也没有资格操控科考!”
“另外,将帮你做事的那几个干儿子都带上,待认完罪后,便都自尽吧!”
“自尽”孙秀先是一愣,然后激动地说道:“冯公公,我……我……我罪不至死啊!咱们以前莫说一万两银子,就是十万两银子,也能……”
“闭嘴!”
冯保突然站起身来,拿起茶盏摔在了地上。
“砰!”
茶盏的碎片迸溅到孙秀的脸上,左脸颊直接刮出了血,但他一声都不敢吭。
冯保已经许久没有这样发脾气了!
“你们都是瞎子聋子吗不知今年情况与往年已大不一样了吗今年的朝廷,尤为重视民意,陛下也在为亲政而努力赢得民意,因此事,陛下训斥我:摇动科举,就是摇动大明江山!”
“只有你们死了,此事才能到此为止,才能体现陛下的公正严明,才能堵住那些言官书生的嘴!”
听到此话,孙秀顿时蔫了,沮丧地低下了脑袋。
此事,冯保也有分红。
但他根本不敢告发,因为皇帝会保冯保,张居正会保冯保,甚至李太后都会保冯保。
而能保他的,只有当下想让他自杀的冯保。
……
腊月二十三日,清晨,常朝朝会。
刚开始。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瓒便大步走出。
“启禀陛下,经都察院连日彻查,共查出京师内制造科考舞弊工具者有三百余人,冒籍跨考者十二人,涉嫌科考受贿的官员、内廷宦官累计七十五人,皆已收押入狱。经都察院、刑部、北镇抚司联审,生员赵承砚所反映的关节贿赂、冒籍跨考皆存在,但并未发现有人真正操控科考。”
“民间书生所言的考院暗道、飞鸽传书、私藏夹带、冒名参试……还有所谓令誊录者或阅卷官看的别字暗语,纯粹是那些受贿官员宦官为骗取钱财,私自杜撰,这一系列行为根本无法成功。”
“那十二名冒籍跨考者,一旦参加会试,也绝对会被发现。”
“故而,臣等将此科场舞弊事件,定义为某些贪赃枉法的官吏宦官,为谋私利而进行的一场以职诈骗行为,而非操控科考,当下的科考制度还是能有效杜绝徇私舞弊,算是公平公正的。”
“至于赵承砚所言的两位阁老之子已内定为一甲,实属荒缪。还有‘榜上尽是山西籍’之说,只是因为两位阁老都要避嫌,依照惯例张阁老将会成为主考官,故而有人以此杜撰谣言,引得百姓仇视朝廷。”
……
“嗯”
听完陈瓒的讲述,沈念有些不可思议地抬起头。
不愧是都察院,与内阁一样,皆是以大局为重,为了朝廷形象,直接将这样一场科场舞弊案,定性为:官员胥吏以职诈骗案。
如此定性,意义截然不同。
科场舞弊、操控科考,意味着科举不公,有钱便能入仕。
但以职诈骗,那些行贿的举子就由受益者变成了受害者。
简而言之。
前者是:受贿的官吏宦官拿钱办事、操控科考,被不公正对待的是绝大多数正常参与科考的人。
后者是:受贿的官吏宦官拿钱不办事,那些行贿者成为了受害者,而科考对大多数人依然公正。
前者的危害性远远高于后者,朝着后者引,俨然是为了科举稳固。
沈念细细一想。
突然觉得这样讲也算合情合理,毕竟明年的会试还未曾发生,朝廷还能够亡羊补牢。
随即,张居正站了出来。
“陛下,经内阁商议,为避免关节贿赂之事在京师及地方州府出现,可增数条科举法策,从严从重!”
“针对考生舞弊,直接削除功名,终身禁考;针对考官受贿,直接罢黜官职,贬为庶民,且永不叙用。针对代考、泄题者,直接流放边疆,连坐亲属;针对帮助考生舞弊的商人,可以十倍利惩之……”
“为减少冒籍跨考行为,可采用联保连坐制,考生需同乡五名秀才联保,若有舞弊,连坐取消功名!”
“至于鬻牒纳粟,只要不给予举人衔,臣以为可暂时保留,因为朝廷军需、灾异、民荒等异况,都需此类收入来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