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农村,许多有条件的家庭都纷纷建起了楼房,这不仅象征着家庭的经济实力,也反映了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三叔陈建火家的楼房是在1999年拔地而起的,采用了当时颇为流行的2层半的建筑模式。
因为这座楼房在建设前,是陈建林为三叔家垫付了大部分资金,帮助他们完成了这个梦想。因此,三叔一家对陈建林一家始终心存感激,这份恩情在他们心中铭记不忘。
三叔的楼房右侧,是陈建林和四叔陈建山的老房子,这两座房子见证了家族的历史和变迁。
左侧隔了一条2米多宽的巷子,则是大伯陈建风的老房子,它虽然不如楼房那般高大,却也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情感。
陈建林一直都想在老家将旧房子推了进行重建,这一直都是他前世的心愿。可惜,一直等到陈奕辰重生之前,家里也拿不出重建的资金,老房子也在长期的风吹雨打之下形成一片废墟。
爷爷奶奶的老房子位于前排,紧邻沟边,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显得破败不堪。
为了更好地照顾年迈的父母,三叔三婶决定将爷爷奶奶接到自家的楼房中居住,这样不仅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方便了日常的照料和陪伴。
这一决定,得到了兄弟姐妹的高度认可,也会时常接济接济。
陈奕辰和他的堂弟堂妹们迅速地冲进了楼房,他的心情异常激动,因为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那位慈祥的奶奶和那位总是显得严肃的爷爷了。
在他的童年记忆中,由于父母陈建林和张想容忙于外出经商,直到他们在镇上购置了房产之后,才将他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因此,爷爷和奶奶就成了他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人,他们不仅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每当他回想起那些与爷爷奶奶共度的时光,心中总是充满了温馨和感激。
爷爷陈茂申,他的大腿在过去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留下了永久的伤痕。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旧伤逐渐演变成了晚年生活的沉重负担,使得他的腿脚变得不再灵活,行动起来十分不便。
直到国家开始实施对这些革命老战士的关怀政策,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照顾,爷爷的生活才有了些许改善。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位老人,尽管享受到了国家的关怀,但爷爷的生命却已步入暮年,留给他享受这份关怀的时间并不多了。
奶奶邓凤安的一生是节俭和勤劳的缩影。奶奶总是将最好的留给家人,自己却过着朴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