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零零小说网 > 女生小说 > 迷雾星球的曙光 > 第49章 问道修行悟真意,尘世慈悲践佛心。

第49章 问道修行悟真意,尘世慈悲践佛心。(1 / 1)

在基城于困境中坚守且渐显佛性光辉之时,一日,金有妙召集城中众贤能与追随者于静思堂中。众人皆肃穆而坐,静候金有妙讲道。金有妙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神色凝重而又透着深邃的智慧,说道:“诸君,吾等于尘世修行,虽已初窥本心,然修行之路漫漫,诸多精微要义尚待吾等深入探究。

今有诸多疑惑与修行关键之处,需吾等共同参详,以期能在这回归内心本真之途更进一步,使基城之佛性光辉更为璀璨,亦能坦然应对未来一切挑战。”众人闻言,皆点头应是,心中满是对进一步修行悟道的期待与热忱,一场关乎心灵深层探索与修行精进的论道就这么展开了。

有一个人问道:“既然道心佛性是平等清净的,一尘不染的,为什么我有很多的念头、习气、想法?”。金帝师微微颔首,神色平静,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然后轻声说道:“诸位有所疑惑,亦是正常。人们的本心虽本自清净平等,然吾等身处尘世久矣,尘世诸象如影随形,仿若迷雾,遮蔽了本心的清明。念头、习气与想法,恰似这迷雾中的尘埃,因往昔无数世的业力流转,以及今生诸般经历的沾染而积聚。”

金帝师稍作停顿,继续道:“譬如一面宝镜,初始光洁明亮,可置于市井之中,往来之人熙熙攘攘,尘埃纷扬,久而久之,镜面便蒙尘。这并非宝镜之本质改变,而是外界影响所致。吾等之心亦复如是,本心虽在,却被尘世的贪、嗔、痴,慢等妄念所扰。”

“但此并非无解。为道之途,便是一场擦拭尘埃、回归本心的修行。需以正念为拂尘,时刻警醒自身,觉察每一个念头的生起与消逝。于日常行住坐卧间,勤修戒、定、慧,持戒以约束身口意之妄行,修定使内心安宁沉静,生慧则能洞察诸念虚妄,渐次破除习气的枷锁。”

“当修行日深,如同阳光穿透云层,本心的清净平等之光自会再次彰显,诸般妄念习气也将如冰雪遇阳,渐渐消融。故而,莫要因当下念头纷杂而心生沮丧,此正是修行之契机,只要坚定向道之心,必能重返本心的纯净之境。”

众人听闻金帝师的一番话,皆若有所思,纷纷点头。其中一人似有所悟,上前一步问道:“金帝师,那在这修行途中,如何能精准地觉察到每一个妄念的根源,从而更有效地破除它呢?”金帝师微微一笑,抬起手来,轻轻一挥袖,只见空中浮现出一幅光影画卷,画卷中呈现出一个人在市井中面对各种诱惑时内心的波动与挣扎。

金帝师指着画卷说道:“诸位请看,这妄念的根源,往往隐藏在我们日常的欲望与执着之中。比如对名利的追逐,对情感的过度贪着,皆会成为妄念滋生的温床。当我们面对这些情境时,需以一颗旁观者之心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仿若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尘世蝼蚁,不被情绪所左右,如此便能清晰地洞察到妄念的起始。”

金帝师踱步片刻,又道:“再者,修行不可急于求成。每一个习气的破除,每一个妄念的消散,都如同在石上雕花,需有耐心与恒心。在这过程中,可多与同道之人交流切磋,分享彼此的修行心得与感悟。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互扶持,相互激励,能使我们在这向道之路上走得更为稳健。”

这时,另一位老者双手合十,恭敬地问道:“金帝师,那在修行时,若遭遇外界的诋毁与磨难,又该如何坚守本心,不被其动摇呢?”金帝师微微仰头,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此亦是修行的考验。外界的诋毁与磨难,恰似狂风暴雨,而我们的心则是那海中的灯塔。只要灯塔根基稳固,无论风雨如何肆虐,其光芒自不会熄灭。需深知,这些磨难皆是来磨砺我们心性的,以慈悲与宽容之心去对待,将其视为提升自我的垫脚石,如此便能在困境中坚守本心,砥砺前行。”

金帝师言罢,众人皆陷入沉思。片刻后,一位年轻后生抱拳行礼,问道:“金帝师,若于修行中偶入歧途,错把妄念当作正念而深陷其中,当如何自救?”金帝师目光温和,看向那后生,说道:“此问甚好。修行之路,犹如暗夜行舟,歧途难免。一旦察觉有误,切不可慌乱。当即刻停下,反观自照,追溯念头之起始与演变。如能发觉其偏离正道之处,便是转机。”

金帝师走近众人,继续阐释:“此时,需重拾正知正见,以经典教义为指引,以古圣先贤之智慧为灯塔。且要勇于剖析自身,向德高望重之师者或同修坦诚相告,求其点化与监督。正如病者求医,不可讳疾忌医。而日常修行中,亦应时常反思,定期审视自身修行之轨迹,防微杜渐,方可避免深陷歧途而不自知。”

又有一女子轻声问道:“金帝师,修行时如何平衡世间责任与向道之心?难道要抛家弃业,遁入深山,方能一心向道?”金帝师轻轻摇头,笑道:“非也。世间责任与向道之心并非水火不容。若身处家庭,孝亲敬长、抚育子女便是修行;若为朝堂之士,奉公守法、造福百姓亦是修行。”

金帝师环顾四周,语调沉稳:“于尘世中践行正道,以道心对待世间诸事,在纷扰中修得定力与智慧,此为大修行。不必刻意远离尘世,而是在世间万象中淬炼本心,如莲出淤泥而不染。在尽责中体悟大道,在生活点滴里彰显道性,方是真正的合道之人所为。”

此时,一位中年儒生模样之人沉思后问道:“金帝师,那在这修行过程中,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正有所精进,而非仅仅是自我感觉良好?”金帝师微微沉思,随即说道:“判断修行是否精进,可从多方面考量。其一,观心境之变化,若昔日遇事心浮气躁,如今能泰然处之,嗔怒渐少,宽容渐增,此乃心境上的进步。”

金帝师抬眼望向远方,接着道:“其二,察行为之转变。往昔或有诸多不良习性,如懒散怠惰、言而无信等,若在修行中能逐渐修正,变得勤勉自律、诚实守信,行住坐卧皆合于善道,此为行为的精进。其三,验智慧之增长。面对世间复杂之事理,从前懵懂迷惑,现今能洞察其本质,以智慧抉择应对,而非仅凭意气与本能,此即智慧层面的提升。”

“且真正的精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如涓涓细流,持续不断。需时常自省,以更高标准要求自身,莫要满足于一时之功,方能在修行之途稳步前行。”金帝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接着,一位随帝师西行的僧人合十问道:“金帝师,佛道皆言慈悲为怀,在这尘世中,如何将慈悲落实于具体行动,而不只是空有其念?”金帝师双手背后,神色庄重地回应:“慈悲之行,体现在对众生之苦的感同身受与积极救助。见贫者,施之以财物资助;见病者,给予关怀照料;见愚者,耐心启迪智慧。”

“且于日常,不杀生而护生,不嗔恨而包容,不嫉妒而随喜。以善言劝诫恶行,以善举温暖人心。大慈悲者,更能为众生之解脱而不懈努力,乃至不惜牺牲自身之利益。此即为将慈悲从念化为行,于世间广布善缘,普利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