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邀请一起去器坊
“并不!……”诸葛亮脱口而出。
然后,诸葛亮抿了抿嘴,不说话了。
刘辩懂了:这就好比「文人相轻」又或者是心高气傲的俊才们谁也不服谁,总会存在一种竞争的意识——这会子,司马懿桀骜不驯,并没把他刘辩放在眼里,这使得知晓刘辩身份的诸葛亮立马不高兴了,忍不住地出言维护,尔后双方就吵起架来……
想到这里,刘辩再次地哭笑不得,却温声道:“我明白了。但是,若有机会,你还会和对方友好相处吗”
诸葛亮想了一想,忽觉自己也不是非常排斥对方……
“只要那家伙对辩哥你恭敬。”诸葛亮说,勉强地退让一步,却是越想越生气:话说如果司马懿知道辩哥的真实身份,还会那么肆无忌惮吗
听罢,刘辩两眼弯弯,便道:“那好,改天对方来拜访了,你可不许把人赶走。”
他对「司马八达」这一群人才们相当上心。
尽管司马朗没有明确地保证,下次真会带弟弟们前来,然而……然而提前准备,总归不会错的,不是吗
同一天空下,司马朗和司马懿这对兄弟也在进行相关的谈论——舒适的舍馆里,司马朗与司马懿面对面地跪坐,就听司马朗道:
“二弟,你今天太鲁莽了!就算你要离开「北海书院」,怎能如此不待见何师兄也不怕你小小年纪,就落个「不尊师长」的臭名。”
司马懿斜视司马朗,不客气道:“兄长,对方只才区区一名「北海书院」的学子,何必那般敬畏——除非对方不是普通的学子!
单看那小子,就该清楚或许何辩那家伙绝对不是——”
司马懿说至一半,莫名地住了口去。
双手抱头,司马懿的表情相当懊恼。
司马朗心中一动,问道:“怎么了”
司马懿道:“我好像还没听到那小子叫甚么名字……我只知那小子叫甚么「阿亮」”
司马懿满头黑线,直觉亏大了:凭甚么自个儿报了名字,而对方却没
司马朗挑了挑眉,忍不住地打趣道:“观你当时和对方吵得激烈,为兄还以为你很厌恶对方呢”
司马懿含糊道:“也、也不是很厌恶,只是……”
只是甚么司马懿也说不上来。
司马朗笑了,调侃道:“既是不讨厌对方,下次再和对方见面后,你再好好与对方认识罢——你们年纪相仿,应该能玩到一起罢”
“这……”司马懿撇了撇嘴,满脸不屑,却罕见地没再顶撞自家兄长。
就这样,由于司马懿难得打岔,致使司马朗终是没再追问自家弟弟是不是怀疑「何辩」的情况有所特殊……不过,无妨!
待到下次再见「何辩」时,还怕问不出何辩的相关讯息吗
……夜幕降临,刘辩和诸葛亮携手返回「大舍九号」时,不出意外地瞧见荀彧等人依旧认认真真地抄写书籍。
见状,诸葛亮忙不迭地跑开,也去抄书,说要继续抄《管子》。
刘辩无话可说。
环顾排排地坐在书案前的荀彧等人,刘辩表情甚是惭愧,有心想要帮忙,却后知觉地看见四周已没多余的案几和椅几了……恰巧荀彧也善解人意道:
“殿下,时辰不早了,请你早些安寝罢。”
刘辩习惯性地纠正道:“是「公子」,不是「殿下」——”
这也是仗着已方人在场,大家才敢松懈罢
荀彧笑了一笑,不置可否。
不知不觉,荀彧似乎……似乎成了众人之首,经常代表众人回答刘辩他的问题。
刘辩认认真真地查看众人的进度,看见众人已在赶写名家的《邓析》和《惠子》、家的《苏子》和《张子》、杂家的《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小说家的《虞初周说》、兵家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完全没有自身插手的余地,他便遗憾地表示下次一定摘抄,愉快地返回房屋了。
而今晚,也和平常一样:待到深夜时分,众人都困乏休息时,唯有徐庶和诸葛亮又熬夜,向荀彧请教如何多记一些文字。
一夜无话。
次日,刘辩醒来——
又是新的一天!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甚么”刘辩问。
尽管刘辩他并没起迟——
无奈他来到客厅后,照旧只瞧见诸葛亮等他!
当然,身后的书童何先已被他自动地忽略了。
大约一回生,二回熟,这会子刘辩他居然也不觉得尴尬了。
却听诸葛亮说:“今天要学的是「诸子略」——辩哥,距离开课时间,还有二刻,足够你吃早饭了!”
话音刚落,便见何先迈前一步,像变戏法般的,从身后捧来一碗绿豆粥,热乎乎的,十分好闻可口。
接着,何先将那碗绿豆粥放至桌几,示意刘辩去吃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