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零零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巧了!我也叫刘辩 > 第145章 不晾诸葛二人了

第145章 不晾诸葛二人了(1 / 2)

第145章不晾诸葛二人了

“本王明白了。”刘辩嘴角抽了一抽,作出总结,“总之,诸葛珪先生和诸葛玄先生仍住府上,是吗——太好了!本王这就见一见这俩人!”

说来他有好几天都没见到诸葛珪和诸葛玄了……都怪他整日忙着处理文书!

转了转眼珠子,他问:“石县令,你还有事吗”

石越怔了一怔,迟疑道:“晚上我还要整理文书……”

“啊你也有文书要解决吗”刘辩张大嘴巴,不可思议地看着石越:喂喂!有没有搞错平日他埋头查看文书和盖章文书就够忙的了,怎料石越那里也要……摇了摇头,刘辩说,“石县令,已经很晚了,明天再整理文书,不算迟罢”

石越似是想起甚么棘手之事,无奈道:“不行啊!明天又有新的文书要解决……”

刘辩「啊」了一声,惊道:“还有!”

石越歪了歪头,好笑道:“自然。”

“怎会还有”刘辩急了:文书越多,就代表整个渤海郡仍旧百废待兴……亏他和大家治理了好几个月,怎能一点成效都没有!这不科学!

石越仔细地观察刘辩的反应,看穿了刘辩的想法,解释道:“殿下勿恼,这很正常!这批文书就好比人吃饭,虽然人能坚持数天不吃饭,但终归会饿,必须吃饭;而这文书批阅,亦是如此!

人与人之间总会产生膈膜或冲突,郡县与郡县也会有所往来,有了争执和交流,才有化解争执与相互往来的价值,再将这些争执啊交流啊写成报道,变成文书,才能表现出一县或一郡,乃至一州的人生百态!

事实上,文书越多,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试想该地没有文书了,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该地繁华,百姓们真的安居乐业;二是该地萧条,没了人口!

尽管我也希望咱们南皮县是前者,但观现在,却是不然!

殿下,你以为呢”

刘辩嚅动了嘴唇,无言以对。

——石越说得没错:为上位者,为吏员者,若为百姓着想,每天审阅文书,实该习以为常,不能厌恶,而要像喝水吃饭那般习惯才行……否则,百姓有了需要和诉求,其想法和建议上达不到吏员们那里,吏员们又有甚么存在的必要呢

倘若罔顾百姓们的意愿,总有一天吏员们会被痛骂,继而遗臭万年……打个激灵,刘辩完全不想臭名傍身。

“石县令,你说得对,是本王浅薄了。”刘辩肃然了一张脸,非常赞同石越的说法,“尽管文书总是看不完,本王很郁闷;但若没有文书,本王会更烦躁!有文书好,有文书好。”

“是罢是罢”石越两眼弯弯,“每次能替百姓们分忧解难,实是一件开心之事。”

“不错,不错。”刘辩深有感触,又忍不住地问,“石县令,敢问你接到的文书,都是南皮县范围的吗”

“没错。”石越笔划了一番,“一般都是鸡毛蒜皮的琐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能搁置,亦不能袖手旁观……替百姓们作出断案时,时常会感慨对方死脑筋,又或者气愤对方小心眼儿,明明不是多么严重的事儿,却因这样那样的问题,终是酿成悲剧,让人唏嘘呢”

“只能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刘辩反而安抚起石越,“日子好了,大家还得吵吵嚷嚷;日子不好,大家又得勒紧裤腰带……唉!也说不清这是好是坏。”

“算是好事罢”石越打趣说,“至少在盛世下,大家不再担心受怕、挨饿和挨冻,不必因甚么生死离别而家破人亡……”

“盛世么”刘辩呢喃,“会有那一天吗”

“只要殿下保持初心,就一定会有。”石越深深地凝视刘辩。

“但愿罢”刘辩则怔了一怔,思绪千万。

之后,刘辩又与石越畅谈了一番彼此的理念,尔才眨了眨眼,冷不丁地道:“石县令,你也说了,整理文书如同吃饭,所以本王决定,让你晚点吃饭——稍后,你和本王一起去见诸葛珪先生和诸葛玄先生罢

莫要忘了几日前,你答应过要贩卖火桶给对方呢

你把两位先生晾了多久,也不向先生们赔罪赔罪

你就不怕被两位先生埋怨吗”

石越着实愣了一愣,继而失笑,拱手道:“殿下都说到这个份上,我敢不从命吗——也罢,天已寒冷,这时再购得火桶,相信兖州能很快就用上罢”

刘辩挑眉道:“怎么敢情石县令是掐点来着”

石越笑而不语,只问:“殿下,不问一问火桶数量有多少吗”

刘辩便问:“有多少”

石越伸出手掌,晃了一晃。

刘辩说:“——五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