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零零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巧了!我也叫刘辩 > 第92章 荀攸投奔被打断

第92章 荀攸投奔被打断(1 / 2)

第92章荀攸投奔被打断

“殿下放心,陛下的任命文书就在攸这里,明天自会报于张燕。”荀攸了然开口。

刘辩听罢,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张燕终于封爵了,算是归顺朝廷,由黄巾反贼洗白成了汉室吏员;担心的是张燕放归几十万佃农们,到底该安置在哪儿

“殿下,你还有话想说”荀攸观察他的表情,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

回过神来,他说:“倒也没甚么。荀先生累了吗要不要本王派人送你回屋歇息歇息”

荀攸摇头,竟然主动道:“殿下若不反对,可否容攸逗留于此”

两眼弯弯,他便道:“就依荀先生。”

抬起头来,他又向赵云点头致意。

赵云拱了拱手,迟疑片刻,却是默默地告退。

刘辩略有失望:看来赵云不想投奔自己呀

无妨!

他有耐心磨下去。

他朝何先递个眼色。

何先抱了抱拳,主动地追上赵云,低声地说了几句话,疑似要带赵云去休息。

反正赵云和何先一前一后迈出屋时,他能瞧见赵云明显地松了一口气。

抿了抿唇,刘辩回过神来,宣布道:“——诸位,请汇报这几天的工作进度罢”

于是乎,荀攸作为不太合理的外来吏员,亲自地目睹并体验了皇子殿下如何日常工作:但见袁绍、曹操、袁术、石越、刘备、关羽、张飞和何苗,依次地进行汇报——

这对刘辩来说,几乎习以为常,甚至有日复一日的啰嗦感。

但对荀攸来说,则是第一次。

荀攸有趣地目视袁绍率先地拱手道:“殿下,这几日我命铁匠日夜赶工,制出一千辆板车,用于载人,或者运输货物!如今,真有外来流民们或佃农们进行登记,再也不用担心对方要赶去「木屋区」而浪费多余的时间了!”

一、一千辆板车!

刘辩倒吸一口凉气,忍不住道:“只制板车农耕工具有生产吗”

袁绍:“……”

袁绍的表情僵住了。

扶了扶额,刘辩懂了:没搞农耕工具,光是奔着板车了!

这怎么能行呢

刘辩果断道:“从明天起,农耕工具也不能少!板车可以少造了!”

袁绍耳根子红了,拱手道:“喏!”

不错!下一位!

刘辩跳过袁术和石越,瞅向刘备,包括关羽和张飞。

荀攸歪了歪脑袋,惊奇于刘备、关羽和张飞十分亲密的模样。

便见刘备迈前一步,从容道:“殿下,当前的佃农们安全抵达东光县,并已安家落户了!备亦带来青砖十万块,已运入仓库,请殿下过目。”

适时地,关羽和张飞也保持鞠躬的姿态,和刘备可谓同进同出,非常同步。

听罢,刘辩感慨如下:一切物资都往仓库搬去,也不晓得仓库还能装得下。

挥了挥手,刘辩道:“本王明白了。从明天开始,王叔……刘舍人你继续负责「木屋区」罢——木屋区还能再建吗你认为再建一片「砖屋区」,可行否”

“砖屋区!”众人面面相觑,饶有兴趣。

刘辩言之凿凿道:“没错,有木屋区,为何就不能有砖屋区——待到砖屋区住不下了,就弄个「商业区」好了”

“商业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就见刘备两眼一亮,含笑地说,“殿下,此主意甚好!南皮县居民们的财产并不多,根本没法全住进砖屋,不如把砖屋区腾出来,改成商业区——备的意思是:

商业区全是砖屋建造,有格调,如何呢

这样,也避免木屋与砖屋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刘备意有所指。

刘辩眸光闪闪,隐约地意识到:木屋功能多多,却远不如砖屋实用!奈何砖屋虽好,却比木屋难造,价格也比木屋贵得多——

他的理解是:假设人人都住木屋,是贫困居民,有一天好几个居民们钱搬去砖屋,长此以往,会不会造成砖房价高,而木屋廉价

所住砖房者,多是「达官贵人」,而达官贵人却看不起平民们

这样的确不好。

有隐患。

沉吟片刻,他说:“刘舍人,本王准了!木屋区落实好后,就同时再建「商业区」罢就用砖屋打造。”

刘备道:“敢不从命。”

“砖屋可在进行”刘辩轻拍脑门,可没忘记之前就有青砖了。

刘备愣了一愣,回道:“用是用了,但却不和木屋区一起。”

言下之意:刘备歪打正着,换了一块地方建砖屋,刚好可以发展成商业区

两眼弯弯,刘辩内心对刘备人品点赞:换得妙!

接着,是曹操。

面不改色地,曹操道:“主公,东光县发展良好!和南皮县类似,东光县也实行大锅饭,也大力地鼓励开垦田地,多多种植!让我惊喜的是:东光县的房屋完好,有不少空房,可登记和收留外来流民、佃农们!更别提东光县有两家窑场……”

吧啦吧啦,曹操将东光县夸了一通,夸得众人略带羡慕。

毕竟曹操是众吏员们当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县令的家伙,怎不遭人眼红

奈何众吏员们还算纯良,并不想与曹操进行无聊的口舌之争。

众吏员们暗搓搓地等待好时机:你曹操既能任命为县令,为何我们就不行——莫要忘记渤海郡有八县,只要自个儿功绩突出,怎么着也能捞个县令当一当

八个县城……哦~不对!是六个!一人一个,谁也不耽误谁!

可惜的是:刘辩压根不清楚麾下人才们的想法,还单纯地认定大家为民奔波,真乃一枚不可多得的好吏员——刘辩还在琢磨,只要削弱八县的各个世家和豪强们,打服对方,让对方跪下唱征服,给大家任命县令,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他需要忠心又能干的心腹吏员们,且渤海郡各县城也必须要有一位县令,分担他的辛苦才行——不然,八个县,每天都要巡逻一趟,那啥也别干了!

“曹主簿,你做得很好。”刘辩毫不吝啬地夸奖曹操,“还有甚么问题没”

“问题倒不大,但就琐事不少,没法让人轻易地离城。”曹操好不烦恼。

这把刘辩给逗笑了,笑道:“这有何难——曹主簿,你在东光县培养几个人才,到时再交琐碎事务交给对方解决,不就行了

本王倒还记得师袁宜和张大瓷,此二人怎么样了怎地一直留在东光县,也不回来,莫要忘记了师袁宜乃是郡司空呢”

——哪怕师袁宜只是掌管渤海郡的土木工程和府中工匠们,与甚么论天下大事没啥关系,师袁宜也识字,会写字啊!

这不是妥妥人才,还不值得大力培养吗

养好了,不就能减轻曹操你的负担了吗!

斜视曹操,刘辩简直一言难尽。

曹操不怒反喜,喜道:“不愧是主公,是曹某浅薄了。”

听罢,曹操大喜,喜道:“多谢主公指点!我必不让主公失望!”

看至此处,荀攸心有所触地想:主公——曹操竟唤殿下为主公!

那么……

荀攸眸光渐深,亦默不作声,降低自身的存在感。

目光一转,刘辩转向袁术……身边的石越,问道:“石先生,你那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