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画面出现。
镜头从冰封的黑龙江江面急速拉升。
无人机穿越暴风雪中的白桦林。
定格在兽皮帐篷前擦拭骨箭的鄂温克老猎人皱纹密布的脸上。
借用特效,这位老人的脸变得年轻,服装也变成了古代的盔甲。
唯一不变的是他的手上的弓箭。
画面镜头里,这位猎户出身的鄂温克人,他奔驰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原始森林。
战斗在冰封的河岸。
战斗在四川的险山。
战斗在缅甸的毒瘴森林。
战斗在新疆的戈壁。
甚至战斗在喜马拉雅山麓……
而天幕也正式的开始讲述。
【嘿,各位小伙伴们!】
【今天,咱们去认识一个神秘而又强悍的群体。】
【当我们回望清朝的军事史,他们的名字在血与火中若隐若现。】
【从黑龙江到缅甸丛林,从大小金川到尼泊尔雪山,这支不足十万人的族群,硬是为清朝打出了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疆土!】
【用血肉之躯托起了康乾盛世的边疆版图。】
【他们是被皇太极四次远征才征服的雪原死神,是乾隆皇帝平定边疆必等的王牌!】
【是被乾隆视作“战略威慑利器“的族群。】
【却最终消逝在近代化的洪流中。】
【他们就是索伦人】
【索伦人,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称呼。】
【在清朝,它囊括了生活在黑龙江中上游的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多个民族。】
【他们在清朝被统称为“索伦“,满语意为“先锋“。】
【在黑龙江零下40度的密林深处,索伦人用三百年时间演绎了人类生存的极限。】
【他们生存在石勒喀河到精奇里江的寒带森林,每日与熊罴搏斗,同暴雪争食。】
【严酷环境锻造出惊人的身体素质。】
【成年男子开120斤强弓如儿戏,连续骑马三日不眠不休堪称常态。】
【他们从小就在这山林与草原间摸爬滚打,天天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坚韧不拔的性格就像刻进了骨子里,意志力顽强得像钢铁。】
【骑射、渔猎,这些对咱们来说可能是高难度的技能,在他们那儿,就跟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在山林里,他们像敏捷的山猫,上蹿下跳,对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
【到了草原上,立马变身威风凛凛的骏马骑士。】
【能步战,能骑战,能平原战,能山地战。】
【堪称全能战士!】
【说到索伦人的战斗力,绝对是一顶一的存在,名气大得很!】
【皇太极在1639年的征讨中首次见识了这种恐怖战力。】
【他们简直就是天生的战斗机器,骑射技艺精湛得让人拍案叫绝。】
【往马背上一坐,那叫一个稳,马跑起来就跟一阵风似的。】
【而他们在这疾驰的马背上,射箭的本事更是绝了,一箭射出去,那目标基本就跑不了。】
【骑术高超到啥程度呢?】
【不管是崎岖得像羊肠小道的山路,还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广袤草原,他们骑着马,就跟在自家院子里散步一样自在。】
【打起仗来,索伦人更是不要命,战斗意志强烈得能把敌人的胆都吓破。】
【一旦战斗打响,他们就跟发了狠的狮子一样,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面对清军重甲步兵,索伦猎手在三十步外箭箭穿喉,林中腾挪如鬼魅。】
【史料记载,此役清军虽胜,但阵亡者中七成是被毒箭所杀。】
【正是这次血战,让清朝意识到:“得索伦者得天下兵锋。“】
【在清朝的漫长岁月里,索伦人参与了无数次战斗,留下了一个个让人热血澎湃的战例。】
【康熙年间,沙俄扩张到了远东地区。】
【而清朝在关外统治力量薄弱。】
【就靠着索伦人抵抗。】
【1686年呼玛尔河口,达斡尔勇士乌木布尔代带领42骑索伦人。】
【遭遇400俄军探险队,在燧发枪的弹雨中,他们以“之“字形骑射突进,箭矢穿透俄军皮质军服。】
【当俄军刺刀阵逼近时,索伦人突然抽出桦木短矛贴身肉搏,最终撕开包围圈。】
【此战击毙俄军37人,而索伦仅损3骑。】
【在整个清朝期间,索伦人为捍卫我国东北边境安宁。】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天幕外。
三国。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专注地盯着天幕上索伦人作战的画面。
看到索伦人骑在马上,身姿矫健,箭术精准。
以少敌多面对沙俄军队也毫不畏惧,攻势凌厉。
诸葛亮也是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这索伦人,能骑善射,战斗力着实强悍。”
诸葛亮语气中满是认可。
王平在一旁,同样认真观看着索伦人的战斗动作,但多少有些不服。
“丞相,这索伦人射术如此精湛,又擅于山地作战。”
“末将观其林间腾挪之术,倒似我飞军攀越泸水绝壁的功夫。”
“与我无当飞军之相比,又当如何?”
诸葛亮轻轻挥动羽扇,陷入沉思。
“我军之中,无当飞军有其独特之处。”
“无当飞军皆为南中劲卒,擅长山地作战,行军迅速且坚韧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