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订好日子了嘛?(2 / 2)

“这有什么,同伟,我终于知道你当时为什么在红山乡大力推进经济发展了。”

“实在难以想象,已经十多年了,农村的情况还是这么落后,这是为什么呢?”

钟小艾不解的问了一句。

“小艾,这个很正常,你要想一下,首先,政策制定的时候初衷都是好的。”

“可是当政策具体向下布施实行的时候,却又完全不一样了。”

“更何况现如今农村好多生产资料还不是那么齐全,种地更多的时候还是依靠人力和畜力这些。”

祁同伟说着话,指向了远处的一块田垄。

只见一名老者在后面吆喝着催赶着前面的牛农作。

“看见了吗?这还算是好的呢,有的人家连牛都没有,完全都是依靠着相应的人力。”

想到这里的时候,祁同伟也很惭愧。

这一方水土养育了自己,可是自己却没能带上大家过上理想的日子。

好在茶叶这些东西已经先在后山种植下去了,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祁利顺在一旁不好意思的说道:“小艾,让你见笑了,前面就是家里了,走吧!”

对于钟小艾提出要陪着几人回家里的这个提议,老两口当时下意识的就是要拒绝的。

眼前的姑娘如此令他们满意,可他们却也有着自己的担心。

真要是人家姑娘回到家看到这样的景象,直接拜拜了咋办?

这些城里的女娃想象力受特定条件影响还是有着一些限制的。

她们或许能想到家里穷,但要是看到家里这么穷难免不会有其他的想法。

村里的多少年轻人在外面县城或者市里做零工的时候都是这样的。

带着交好的女朋友来一趟村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没事,叔叔,好多乡村或多或少都是有着这样的问题的。”

“说来这些也不能怪老百姓,只能说同伟这样有能力的基层干部太少了。”

钟小艾自然能听出祁利顺话语中的尴尬之意,巧妙的以祁同伟为例解了个围。

是啊!

像祁同伟这样有知识有文化的干部大部分都不愿意来乡镇的。

甚至某种意义上,李达康那样的干部都不多。

就像金山县这样的贫困县,自从去年摘了贫困帽子之后,今年财政上已经少了一笔救济款。

在自己有生之年如果做不出足够的成绩的话,那就保持现状也挺好的。

这样的话自己所在的辖区还是可以领到一笔救济款。

好多县里面的干部都是这么想的。

“嗯,同伟这孩子既然已经念书念出来了,就该为大家多多服务,这是他的责任。”

祁利顺憨厚的笑了笑。

到了家里后,少不得本家的一些亲戚和街坊上门。

目前时期的农村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所以大家的关注点都是东家长西家短、谁家的媳妇不洗碗这一类的。

这一生活习惯一直持续到了几十年后。

也是后世村庄情报站的雏形。

在钟小艾和祁利顺等人进村的时候,已然就有人密切关注了。

不过钟小艾却还真是难得,陪着孙春英和一群婶婶伯母的坐着,一点也没有架子。

这边宗族的男人也自然而然的坐满了一桌。

“二哥,同伟带回来的这姑娘不错,订好日子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