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笔墨纸砚?”
妇人问道。
“上好的置办不起,倒有些普通的,您要不看看?”
黄硕放下挑担,回答妇人的话。
赵萱急忙从货担中找出一方砚台递给妇人。
妇人接过来看了眼,又看了眼自己手中的食盒,把砚台还给赵萱,有些抱歉地笑了笑。
“看上去挺好的,不过我正打算给孩子他爹送些吃的,晚了怕凉了,不知可烦劳二位在此等我一下?”
黄硕连忙笑着摆摆手。
“没事没事,我们随同您一起去,顺路再卖卖货!”
妇人爽朗地笑了。
“那也好!孩子他爹一大早饭都没吃,就忙着给孙婆婆修屋顶去了,你们随我来,顺便问问孙婆婆,看她老人家是否也需要买点什么!”
妇人说罢,招呼父女俩跟上,三人顺着村里的小路朝田间走去。
妇人边走边指着前方。
“过了这片耕田就到了。”
“原来大哥是泥瓦匠?”
黄硕顺口问了句。
“不是,他就是个种地的。”
妇人笑着否认了黄硕的话,才接着说道:
“孙婆婆家的孩子们在县城开了间肉铺,逢年过节才回来,婆婆家的屋顶前两天漏雨,这村里也没几个能爬上爬下的,他爹知道了就去帮忙修修!”
妇人显然也很支持夫君帮助孙婆婆,并没有什么怨言。
“大哥还真是个热心人不知大哥怎么称呼?”
黄硕跟妇人套近乎。
“夫家姓张……”
妇人说到这儿,忽然朝田埂旁,一个正在挥汗劳作的男人招了招手。
“三弟!今天辛苦你了,一会儿你大哥忙完,我让他过来帮你!”
男人直起身子,朝妇人笑得有些腼腆。
“没事,大嫂,大哥忙完让他先回家休息,我应付得过来!”
黄硕和赵萱对视一眼,送饭的妇人原来是张家老大的媳妇。
此时,又听妇人朝男人喊了句。
“弟妹送完孩子们去学堂,我让她过来给你送水!”
“好,我知道了!”
男人回应了一声,又弯下身子继续锄地。
黄硕问道:“嫂子可是给孩子们买笔墨纸砚?”
“可不是嘛!我们两家三小子一闺女,都在学堂上学,用得可费了!还好你们来了,否则我还得跑趟县城!”
“你们两家人关系真好。”
黄硕不禁感叹道。
妇人也是个实心眼,听黄硕夸他们两家关系好,抿嘴一笑,便巴拉巴拉说起来。
“我家那口子和三弟都是孤儿,名字都是救济院的老师给起的,因为是同一批入院,负责照顾他们的老师姓张,又都是永字辈,我家那口子叫张永胜,三弟叫张永利,其实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比亲兄弟还亲,自打先后成了家,都是顾家的好男人!
别人家都想着赚大钱,但他们兄弟俩只想踏踏实实种地,说是舍不得离开家,离开孩子们,我们妯娌俩也觉得,赚再多的钱都不如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这日子过得才舒心热闹!”
妇人说得痛快,语速又快,额头有些冒汗,她用手当扇子扇了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黄硕被妇人的话感染,不禁朝妇人伸出个大拇指:“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