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胜利,顾南行把一直跟着他的护卫将军管亥,也派到了高顺麾下,让他们一起行动,迎战由丁奉和徐盛指挥的五百孙策军。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十月二十五日,薄县城外,孙策军和刘备军相对而立是留出了一片空白场地,给双方各五百将士。
刘备军是高顺和管亥领导下的五百重装步兵,配备长枪重甲和佩剑,而孙策军则是徐盛和丁奉统领的五百丹阳兵精锐,同样是长枪重甲和佩剑的配置。
看上去差不多,但是军阵一旦摆起来才能看出来,高顺带领下的陷阵营,精锐程度那是远超对方率领的丹阳兵。
而双方主将各自在一片山岗上,自然看得清楚局面,顾南行让林远侧立身边,孙策则是让凌操陪着自己看这场战斗。
看着孙策和他身边的阵容,顾南行微微一笑,命令手下传令兵骑快马到孙策处询问战斗何时开始。
孙策自然是决定当即开始战斗,没有任何拖泥带水,完全不像之前定筹码时候那么推诿拖延,反而真的是有了那么些霸王气度。
可惜,不管孙策在其他地方准备了什么样的计划,这场战斗几乎是一边倒的没有悬念。
管亥和高顺不说比徐盛和丁奉两人更加勇猛,但是手下士兵更强更精锐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这场拖延了很久的战斗,实际上也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难。
结阵的重装步兵面对同样的对手凭借着质量优势,在反复的交锋之中破坏了对方的阵型之后,整场战斗就毫无悬念了。
就像是刀剑相交,致密的钢刀会砍断木剑一样,根本就没有对方的任何机会。
就变成了结阵的一方对失去了阵型那一方的单方面蹂躏。一切战术在这种时刻都毫无用处,只能是看着高顺两人率领步兵们以碾压的态势推向了目标,把孙策军的旗帜彻底夺取。
只不过对此,孙策脸上表情沉静实在是看不出喜怒,只是所有孙策军成员此刻都意识到,他们和刘备军精锐之间实力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没办法,士兵实力之间的差距怎么可能轻易弥补?刘备军还有军改后顾南行留下的训练和教育体系,以及保障士兵后路的乡士制度。在这个基础上,显然孙策是无论如何都训练不出可以对抗刘备军的精锐的。
因此在取胜之后,顾南行大方的允许了孙策把受伤和阵亡的士兵带走,并且要求孙策履行赌约。
对此,孙策自然是满口答应,而且当即开始准备撤军。甚至是连夜拔营就走,堪称是跑路的典范。
顾南行自然是早有预料,因为他就在让孙策撤回的时候,给他送了一条消息:“周瑜已败。”所以才让孙策如此焦虑,立即是撤围薄县,回去接应周瑜去了。
至于周瑜去做了什么?那自然是想要瞒天过海,从己氏出发,协同他们训练了一段时间的骑兵部队,以及万余步兵,突然攻击昌邑,然后夹击小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