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书是为天下百姓,是为他日出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
贾大人已是绣衣卫指挥使、撼山军统领,文武殊途,却又为何读书?”
贾琮上前一步,站在众人面前。
夕阳映红了他挺拔的身躯,晚风下衣袂猎猎,贾琮微微动用了一点内力,朗声道:
“吾身为儒生,为何读书?
吾每日提醒自己,读书当: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四句箴言一出,
在场上至纪首辅,下至举人、秀才,无不震耳发聩!
横渠四句一出,
为天下读书人指明了方向,为儒生洗涤了心志,照亮了前路。
在场儒家子弟心绪激荡,如同接受洗礼,醍醐灌顶。
神色激动的纪器之领着同样激动的礼部、国子监官员走下台阶,走到贾琮下首整齐站好。
众人复古礼,正衣冠,向贾琮拜下,行弟子之礼。
在场近五百举人、两千余秀才皆效仿,正衣冠向贾琮深鞠躬。
贾琮双手扶起纪器之,纪器之激动的说道:
“今日,吾等儒家子弟何其幸哉!
能见证贾子四句箴言出世,当面聆听教诲。
千百年后,后辈读书人会从史书上读到今日之盛况,吾等见证了历史的诞生。
从此往后,吾辈儒家子弟方知为何而读书。”
言罢再度躬身道:
“请为‘贾子四言’注疏。”
纪器之身后两千多人亦齐声道:
“请贾子注疏。”
洪亮的声音响彻方圆数里。
何为“子”?自古以来,只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方能称“子”,
皆是天下之师,不是圣人也是“半圣”了。
贾琮深知,自己“封圣”会让皇帝大为忌惮。
“三绝公子”之名早已名动天下,自己还是当世大儒的关门弟子,朝中有诸多重臣是自己师兄。
皇上之所以下旨要自己不择手段平定学子们的骚乱,就是想让我自绝于士林,好成为他的一柄纯粹的刀。
然而,贾琮的目标早就非常清晰,若是仅仅做一为武将,做皇上心腹,自然不能成为“贾子”。
但贾琮所谋当然不是为了封侯拜相,他日一旦“会当凌绝顶”,“贾子”之尊,可让普天之下士林归心。
比起让皇上忌惮,当然是利远远大于弊。
况且以贾琮今时今日的地位、实力,根本不是皇帝能治得住的。
“贾子”的封号当然要收下了。
贾琮站在台阶上,放眼望去,场内两千多儒家子弟皆恭敬的等待着自己,方才那胖举人也丝毫不敢造次。
因为今日发生的一切注定将载入史册!
还有外围的两三千围观百姓,都尊敬的遥望着京师的守护者——贾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