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把这个钱给那些虚无缥缈的神仙,还不如给这些为今天的美好生活奉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呢。
没有他们,哪里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不仅有香炉,还有功德箱呢。
上香的钱,已经投放进功德箱里的钱,除了用来维持群英楼的经营之外,朱吾适还准备成立一个伤残老兵帮扶会。
死去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总要继续活下去的。
那些在战场上侥幸活下来,但是落下残疾的人,他们退伍后的生活都很艰辛。
用这笔钱,给那些伤残老兵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不仅能体现出大明朝廷对百姓的体恤,也是告诉大家,只要你对大明做了贡献,大明不会忘记你的。
如果让百姓寒了心,真到了需要卖命的时刻,谁会给你卖命呢。
不站在对立面就算不错了。
勋贵们一看还可以上香,马上就排着队取香去了。
都是些勋贵,他们也是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有资格进群英楼,朱吾适并没有收他们的钱。
等他们上完香,朱吾适才把他关于伤残老兵帮扶的计划告诉了众人。
众勋贵一听,这是好事儿啊,当即跑到功德箱捐钱去了。
朱吾适也没有阻止他们,都是一份心意,他们也不缺这几个钱。
等到众人捐完钱,一楼也看得差不多了。
一楼的字太多了,一时半会儿根本就看不完。
朱吾适像个导游一样,开始组织大家。
“各位,咱们在一楼待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后面还有人等着过来瞻仰烈士呢,听我指挥,咱们现在上二楼去啊。”
二楼的墙上不仅有字,还有画像。
这些画像和字都是用特殊的颜料直接画在墙上的,只要保存得当,保留个几百上千年都没什么问题。
二楼的墙上画的,就是勋贵们了。
按照做出的贡献排名,贡献越大的,所处的楼层就越高。
一大群勋贵,时不时就会有人发出惊呼声。
“这是我啊,嘿嘿,我也算是名垂青史了啊。”
“这个是我,真好,嘿嘿。”
“好啥,你认识字儿吗?”
“不认识,不过我决定了,今天回去就开始学习。”
活了半辈子都没想过学认字儿的勋贵,此时倒是愿意学习了。
“现在学啊,晚了。我要把我画像”
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不管是谁,做了自认为牛逼的事儿,都想要炫耀一下。
朱吾适这也算是给他们提供了讲故事的素材。
这些勋贵在家里的时候,都跟儿孙们讲过自已年轻时候的英勇事迹。
但是他们毕竟不是说书的,哪怕是亲身经历的事儿,讲出来也总是差了那么点儿味道。
墙上关于他们的事迹,那可是文化人润色过的。
不仅仅是润色,有些内容他们自已都忘记了。
因为在取素材的时候,并不是说要写谁就只采访谁。
例如今天要写徐达的生平了。
除了要去采访徐达,还会去采访朱元璋,汤和,冯胜他们。
结合所有人的回忆,才拼凑成了徐达的生平。
一个人的记忆毕竟是有限的,很多事儿徐达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朱元璋有可能还记得,这就起到了一个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