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
“不错!”
“举业有始终,而学海无涯。”
“让你看的《春秋》篇章,鲸卿你所言愈发有见解了,当如此。”
“儒家诸般经典,为师最喜《春秋》、《易》!”
“易道晦涩,需要一生去研读。”
“《春秋》,现在可以好好读!”
“微言大义之中,春秋岁月的诸国之事都在其中,仕宦之道,更需要好好的读一读《春秋》!”
“至于《春秋三传》,以前你举业的时候,还可以多多瞧瞧,可以在经义文章中多多引用。”
“接下来,三传之法之外,还需要有你自己的法子。”
“……”
酉正有余。
西城刘府,庭院深处的清静书房所在。
从皇城归来的刘延顷换了一袭轻便衣衫,手握茶水,时而品饮,时而言谈。
目视面前的弟子,考较诸般学问。
学问之道,是一生的。
举业只是学问之道一段时间的外显,举业结束,不意味着学业可以结束,而是步入崭新的阶段。
步入仕途,学业之道,要有不一样的思绪和想法。
如若还和先前的科举之心一样,多不妥。
鲸卿!
没有懈怠,这是好的,别的可以作假,学问水准是不能够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参悟领悟入心,言谈之间就会化出。
如若不通,则一概不知。
“……”
“春秋之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字字珠玑!”
“老师,阅览春秋篇章,都觉人世之事太复杂。”
“又好像太简单。”
“春秋之书,相合二十四史,千年新鲜事,又多有熟悉的感觉。”
“……”
秦钟静立,闻老师赞誉,拱手一礼。
自己的随行马车内,一直都有书箱子,里面都是老师平日里让自己研读的经义典籍。
那些书,自己都会背了。
倒背如流都不难。
然!
如老师之言,那些书每一次研读,每一次琢磨,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尤其在做事的途中,不自觉就会想到一些。
二十四史之书,那个书箱子里也有不少,以往自己只是对《史记》、《三国志》、《前明》那段岁月熟悉。
如今,正在从《史记》开始,一一研读那些史书。
史书读起来,有些乏味,也有些趣味,里面的人和事很多很多,有些事令人匪夷所思,有些事令人哭笑不得。
有些事令人毛骨悚然,有些事则是心中多悲。
……
《春秋》!
更在二十四史之前,相较于二十四书的详细,春秋全文也才一万六千多个字。
早早就会背了。
至于深意?
有些时候,都觉是否过度解读了?
可!
又好像真的有那般深意。
微言大义,笔削春秋,人事至理都在其中。
春秋之初。
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
短短百十个字,将那段岁月的大事还有未言语之事全部道出,若是让自己细细言谈,怕是都能说道千字、万字、更多……。
“哈哈哈!”
“能够读出那样的感觉,说明你已经悟到一些东西了。”
“鲸卿!”
“坐,用茶!”
“那些书都是用来看的,许多人,许多事,许多道理,你看着多有熟悉之感,那是正确的感觉。”
“你先前曾为上皇写了一些关于赤壁之战的文章,陛下也有一观,觉得不错。”
“也有传阅我等一观。”
“赤壁之战,若是不细细一观那场战事的前因后果,只是言语曹孟德铁索连江太蠢笨了一些。”
“实则,是否如何?”
“许多事情,许多道理,能够从书中读出来,只是第一步,天下间可以读出来那般道理的,有很多人。”
“圣人的书,从来都是用来读的,用来悟的,若是直接拿来做事,则会一塌糊涂。”
“民间有语,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因为那些书生只是将道理悟出来了,而没有真正的化入己身。”
“三国司马懿隐忍数十年,那件事说着简单,实则……谁又可真正做到?”
“无论空城计是否真假,一些道理还是存在的。”
“鲸卿,你如今翰林院编书,也要多多思忖之。”
“……”
鲸卿天资聪慧,不逊色自己当年,更超当年的自己。
当年,如若国朝无那般事,自己的仕途会顺利很多,而国朝偏偏有了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