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一次少两分钱呢!
千万不要小看这两分钱的差价,就这两分钱的差价便让许多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百姓过日子,都是紧紧巴巴地生活,谁不在乎那一分两分钱呢。
蹦蹦车不只价格便宜,而且乘坐起来十分便利,只要客人在路边招招手,蹦蹦车立即停靠路旁,等你上来;车上的顾客但凡想下车,直接跟驾驶室喊一嗓子,司机当即也会随时停住车,方便你的下车。
这种随开随走,随喊随停的运行方式,非常之灵活,公交车与之相较,则显得过于呆板,必须停靠站点,离开站点,概不理会。
所以蹦蹦车一经推向市场,顿时受到广大城乡结合部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饱受交通不便的苦楚,进一趟市里千难万难的,非常困难,与市里紧紧相依,每次到市里却要名之为“进城”,这两个字便道尽了他们去市里一趟的艰辛和苦涩,今天终于得其便利,自然广受追捧,坐者如云。
蹦蹦车的便利快捷真的是无法言喻,运营时间之长都超乎想像,早六点,晚十点,十六个小时行驶在路上,供顾客选择。
由于蹦蹦车都是民营,跑的次数越多,拉的乘客越多,司机越赚钱,所以蹦蹦车的运行车次非常频繁,隔个两三分钟一趟,隔两三分钟一趟,完全不似公交车那般,让人苦苦煎熬半个钟头一个点,也见不到它的鬼影。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了那么多蹦蹦车的优点,但它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致命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乘坐蹦蹦车的顾客们必须有一颗强大无比的心脏,经得起每一次从灵魂到肉体的双重磨砺。
那种欲仙欲死的乘车体验实在叫人伤不起,坐一次痛一次,所以才让贺长安那般谈之色变,畏之如虎。
便宜没好货,这句老话真心说的没错,两分钱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巨大的,就是让你饱受颠簸之苦,遭的不是罪。
那个年代,别看马路上机动车辆非常稀少,车辆可以任意驰骋,但由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可怕的,一条条道路破损的严重,超乎想像,却也是当时国家基建经费窘迫不足的具体缩影,更是象征了中国当时的穷困紧促的经济现状。
一路行来,马路上满目所见,俱都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景象,没有一处是平坦如席的路面,根本没有。
但是蹦蹦车在这种路面行驶,根本不带减速的,乘客坐在里面,在强大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拉扯撞击下,那种滋味可想而知,就像一颗被弹过来弹过去的克郎球,颠得上蹿下跳,不辨东西的,又如一叶飘荡在大海波涛的小舟,只觉海天茫茫,混为一体,自已的那魂儿早已飘散于天际。所以本城人调侃称之为“蹦蹦车”,真是一路蹦着前行的。
无论蹦蹦车有这样那样的优点秘缺点,但它的出现,极大的缓解了江阴县人民出行的困难。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蹦蹦车的存在便有他极大的合理性,它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公交线路的运力不足,也方便了大家的出行。
不过它的安全性却也很难保证,时不时地便能从旁人的嘴巴里听到蹦蹦车又出事儿的消息,反正坏消息从有蹦蹦车起,就没有中断过。
蹦蹦车的大好时光好像盛行了七八年,到九十年代前期,市政府有鉴于蹦蹦车在公共交通中带来的混乱秩序,终于快刀斩乱麻予以取缔,强令所有蹦蹦车车主要么痛痛快快退出公共交通市场,要么根据政府要求更换车辆,升级至十九座的小中巴。
这项政策一出,本城开启了民营公交系统的2.0升级版,中巴车风行天下的时代自此出现,那个奔跑如豹,癫狂似野牛的中巴车时代迈上了江城历史的舞台。
大家被蹦蹦车颠得晕晕陶陶,终于来到江城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