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她多嘴揽下了这桩事,结果好心办坏事,没能够管好这桩婚事,外甥女会埋怨她一辈子的!这是肯定的,不只是她,还有远在东北的三姐李蕙兰也会恼怒她的。
这个忙,她委实帮不了。
不只是工作和婚事,还有无穷无尽……
刘玉凤成家后,但凡有什么大事小情,都只会找她这个老姨,唯一的娘家人商量,毕竟她的娘家在千里之外,远水不解近渴,假设婚后生活差强人意,那她这个老姨可麻烦大了。一想到即将到来的乱七八糟,她的脑袋就像被打气筒注入了一团一团的不明气体,而陡然变大了几号。
李梅越想越觉得头疼欲裂,工作、户口和婚姻像三座大山一样压的她喘不过来气。纵然刘玉凤现在有千般好,万般好,也留不得她。这纯粹就是个大麻烦,自家的麻烦已经够多的了,不需要再添上一个更大的。
李梅语气委婉而坚决地说道:“我很愿意将你留在身边,可是我不能对不起你的爹娘,三姐三姐夫,他们含辛茹苦的将你养大,你不在他们身边尽孝,却跑到千里之外的湖hu北,要在这里安家落户,我始终认为这是胡闹,这是瞎折腾,实在无法理解,无法理解自然不会支持你的决定,听老姨的话,回去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回去吧,孩子。
你也老大不小了,在陆南找一个合心合意的男孩,嫁了算啦,离着你爸你妈还近便点,一旦有什么事儿,也好帮衬一二,千万别学那些个疯丫头,那种远嫁的念头趁早断了。”
最后李梅还不忘叮咛刘玉凤,千万不能学其他姑娘远嫁,这非是女子幸福之道。刘玉凤诺诺而退。
在这一百多天里,刘玉凤与袁家众人朝夕相处,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和睦安乐的家庭,虽然也有苦闷、悲伤、失落和争吵,但更多的是幸福和欢乐。
这个家庭贫穷,没有什么钱,老姨整日为全家的生计而奔波操劳,刘玉凤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她非常愿意替老姨分忧解难,希望自己能够帮助老姨扛起袁家的一部分担子。
日后倘若她能如愿留在江城,留在老姨身边,必定要成为袁家的一分子,帮助老姨。
可惜事与愿违,老姨坚决婉拒的态度,令她已无路可退了。现在她只能回家,诶,心下不由凄然,长叹一声,也罢,走吧,走吧,走了也好!
袁野在外边纳凉,随意瞟了几眼屋内的姨甥二人,不消问得,他就知道她们两个会说些什么,因为过往的历史就是这么上演的。
当年,李梅两次拒绝了刘玉凤想留在江城的强烈意愿。自此一别,刘玉凤再也没有踏足江城,自然她也没有再与袁家人相聚。
不过从陆南老家的来信中听说,一年后她如愿以偿地远嫁异乡,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了内nei蒙meng古通辽的一位蒙古族牧民,二人从此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说实话,袁野也不愿意让二表姐走人,何况他知道二表姐不是意气用事,是真的想在江城安居落户,扎根于此。
与其让她嫁到鸟不生蛋的内nei蒙草原,便宜了那个蒙古族牧民,还不如把她留在熟门熟户的江城好了。
有再世为人的袁野看顾,二表姐找个什么样的男孩不成啊!没有工作又怎样,没有户口又怎样,她有钱啊,只有手里攥着钱,还怕什么?
未来的世道便是,我有钱,我就是大爷!
未来的世道便是,笑贫不笑娼!
更何况现在袁家腾飞的脚步即将开启,这里急需要人才,尤其是像刘玉凤这样踏实肯干,用着得心应手的家里人,太难得了,这样的亲戚放在哪里都令人安心。
前几天他们还说,小卖部开张后,准备让二姐袁芫和刘玉凤负责进货云云。这个刘玉凤真的放不得啊,要不然,到哪儿找这么放心的人?
第二天早起,袁野留意了一眼,但见二表姐的眼睛微微有些红肿,显然昨天夜里她哭了一场。她真是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啊,袁野心下的念头便愈发坚定了下来,一定要留住二表姐。
早上,袁克成将1500块钱交到刘玉凤手中,并叮嘱她这笔钱如何分配。六家亲戚中,哪一家多少,哪一家多少,当然亲戚中还是有亲疏厚薄的,像三姨李蕙兰小舅李东野家当然就给得多点,其他家么,袁克成重点关注小弟袁克明和老娘,老屋也多给一些。其他家就大致差不多,一家200了。
原来家里能拿出来的钱就有1100块。
昨天晚上,袁克成又找了当年三位东北老朋友,当年南方工业招工,他们可是一同南下江城的,关系非常铁。他们也都早知道了袁克成的老家陆南遭了雹灾,纷纷慷慨解囊相助。
不过,袁野还是感到些许纳闷,重生今世,他的记性超级好,他分明记得另一个时空中,当时袁克成也去找过老朋友,可仅仅借到200块啊,怎么今天突然变成400块啦。可别小看这400块,那也是许多人家东拼西凑弄出来的救命钱。
他心下存疑,不禁问了问老爹,老爹拍一拍小儿子的肩膀,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笑着说道:“好好努力吧,小子,你的几位叔叔伯伯都十分看好你呢,我昨天晚上去借钱,他们几个都不住口的夸赞,说我老袁有一个争气的好儿子,他们羡慕的很呢,现在在大院里,提起袁克成的小儿子,都成一号人物了!他们都说你的未来不可限量,我被他们夸的都不好意思了。”
袁野看着老爹脸上笑的满脸褶子,好像一点不好意思的样子都没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