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谅心里犯起了嘀咕,寻思着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但又不敢违抗诸葛亮的意思,就说:“丞相,您要是真让我去,那就先让您的军队往后撤撤,这样我也好进城去劝劝他呀。”
诸葛亮一听,二话没说,马上下令:“传我命令,四面的军队都往后撤退二十里,重新扎营!”
崔谅一看这架势,心里暗暗得意,觉得自己的小算盘得逞了。他一个人骑着马,优哉游哉地来到南安城边,对着城门喊:“开门开门,我是崔谅,有重要的事儿!”
守城的士兵一听,赶紧打开了城门。崔谅进了城,直奔杨陵的府里。见到杨陵后,两人先是一阵寒暄,行了礼。接着,崔谅就把诸葛亮让他来劝降的事儿,前前后后、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
杨陵听了,眉头一皱,说:“咱可都是受了魏主的大恩啊,怎么能说背叛就背叛呢?我看啊,咱们不如来个将计就计。”
说完,拉着崔谅就去见夏侯楙。见到夏侯楙后,杨陵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夏侯楙一听,着急地问:“那你们说,用啥计策啊?”
杨陵嘿嘿一笑,得意地说:“咱们就对外宣称我要献城门,把蜀兵骗进来,然后在城里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崔谅按照之前和杨陵、夏侯楙商量好的计划,出城去见诸葛亮。他满脸堆笑,装出一副诚恳的样子说:“丞相啊,我可费了好大劲儿,总算是把杨陵给说服了!他愿意献出城门,让您的大军进城去抓夏侯楙。他本来想自己动手,可手下能打的勇士没几个,心里发怵,不敢轻举妄动呐。”
诸葛亮听了,微微点头,胸有成竹地说:“这事儿好办。你之前不是有一百多个投降的士兵嘛,我们在里面偷偷安排几个蜀将,扮成你们安定的兵马,跟着一起带进城里,先埋伏在夏侯楙的府邸附近。然后你再悄悄跟杨陵说,等半夜的时候,打开城门,咱们来个里应外合,准能把夏侯楙抓住。”
崔谅表面上连连点头,心里却在暗自盘算:“哼,要是不带蜀将进去,诸葛亮这老狐狸肯定会起疑心。我带他们进去,找个机会先下手为强,把他们都杀了,然后放火烧城当信号,把诸葛亮骗进来,到时候再把他也给解决了,这功劳可就全是我的啦!”
想着想着,崔谅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
诸葛亮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却不动声色,又嘱咐道:“我会派我的亲信将领关兴、张苞先跟你去,对外就说是救兵杀进城里的,这样能让夏侯楙那小子安心。等火起的时候,我就亲自进城去抓他,看他还往哪儿跑!”
到了晚上,月色如水,整个南安城一片寂静。关兴、张苞领了诸葛亮的密令,穿戴好盔甲,那盔甲在月光下闪着寒光。两人骑上高头大马,各自拿着趁手的兵器,威风凛凛。他们带着几个蜀将,混在安定军的队伍里,跟着崔谅来到了南安城下。城墙上的魏军看到是崔谅回来了,还以为计谋得逞,便放心地打开了城门。
夜黑风高,杨陵站在城墙上,双手紧紧扶着那斑驳的护栏,往下喊:“城下是哪儿来的军队?”
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得老远。
崔谅仰头回应道:“是安定的救兵到啦!”
边说边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箭尾还绑着密信,“嗖”的一声射上城楼。这信里写着:“诸葛亮先派了两个将领藏在我的队伍里,打算里应外合。千万别打草惊蛇,惊动了他们,就怕计划败露,等他们进了夏侯楙的府邸,再动手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