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和是先帝第一个出嫁的公主,乾隆又册封了固伦公主,这出嫁的排场自然要更大了。皇后哪怕脑子有坑,也不敢在淑和公主的婚事或者嫁妆上面动任何手脚,就怕影响了自己的名声,进而影响大公主璟瑟的名声,动摇她自己的地位。
姜莘莘见皇后拎得清,就彻底放手不管了,只给那座吕氏置办的公主府题了字,做了牌匾送过去。
但淑和虽然从宫中出嫁,却不会在公主府拜堂,驸马那边在京城也置办了宅子,若是小两口感情好,日后大多数时候都会住在那边。
先帝一共四个公主,如今都已经过了十岁,蒙古各部早早打听好了公主们的年岁,这一次趁着参加淑和公主婚礼的名义,带来了一大批年轻人,各路王爷们走的时候也不会带走,为的就是让那些小伙子小孩儿们跟京城里的公主郡主们培养感情。
蒙古这么热切地指望跟大清皇室联姻,恨不得将大清的公主郡主们全娶回去的架势,让宫中嫔妃们好生得意。
唯一不能得意的就只有蒙古出身的颖贵人和恪贵人了。
这俩人一贯以自己蒙古出身为荣,私下里还想重振孝庄文皇后在位时候的荣光呢,结果看到时移世易的现实,两人直接抱病不出门了。
宫中当然少不了落井下石的人,只是颖贵人跟恪贵人两个当初只是眼皮子长在了头顶上,看不起人罢了,并没有动手陷害过他人,所以大家也只是嘴上挤兑两句就算,根本闹不起来,更加不会传到姜莘莘耳朵里去。
后宫又添了皇子公主,姜莘莘看得多了,自然就不稀奇了,好在从一开始各种礼单什么的已经形成了定例,剪秋直接按照姜莘莘定下的例子去库房里挑东西就是。
而后宫嫔妃见姜莘莘这个太后这里只稀罕皇后,对其他嫔妃一视同仁地忽视,心里不舒服也没办法。
只是苏嫔实在不甘心,就因为大阿哥永琏的各种待遇远超她所生的两个皇子和一个公主,只是她也不敢对永琏如何,更加不敢对皇后出手,先前她试图联合、鼓动陈贵人,结果被陈贵人揭露了她在赶赴京城的路上就给人下了绝嗣药的事儿,她就再也不敢如何了。
陈贵人当时到底念着跟苏嫔同为江南出身的香火情,哪怕被苏嫔绝嗣,她也只是暗自痛恨苏嫔,甚至都没想过去找乾隆或者皇后揭发苏嫔,更加看在苏嫔所生的几个孩子的面子上,没想过将这件事情当做威胁苏嫔的把柄。
但苏嫔本人只觉得面对陈贵人的时候再也直不起腰来,整日里都为陈贵人可能揭发她而担惊受怕,在皇后跟乾隆眼里,结合苏嫔暗地里所说的不满她几个孩子的待遇比不得大阿哥永琏的话,就成了苏嫔恃宠生娇、贪心不足的事实。
苏嫔原本长相平平,或许在民间已经算得上美人了,但在后宫这个美人汇聚之地,她的容貌真只能算过得去。
况且江南选中她,也是看好她容易生养的身体,甚至先帝选中她,也是多为乾隆的子嗣考虑。
所以苏嫔本人在乾隆面前除了几个资质平平的孩子,真没别的印象了,甚至随着二阿哥和三阿哥上学之后表现得越发不如乾隆的期望,他甚至说过二阿哥跟三阿哥被苏嫔这个生母拖累了的话。
而残酷的现实足够让苏嫔绝望,因为除了她自己,后宫嫔妃甚至无人视她跟她所生的几个阿哥公主为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