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可不是劳动力,能老老实实被拴在田地里的人,才是资产。
什么也没有的流民,只会是官府的负担,动乱的源泉。
随着旱灾进一步加剧,粮税征收工作也在逐步进行,河中郡各地陆陆续续出现零星的饥民,从乡下和山中逃荒到河中府。
河中府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富裕,不少府中本地人也在街道上乞讨。
河中郡刺史下令,关上城门,不许流民进城,同时写奏折给京都,申请救灾资源。
底下几个县的情况并没有比河中府好。
在官员的考核内容中,人口也是其中一大占比。除了平阳县令破罐子破摔,不仅不留住流民,还把这些流民引向雾渡县。
其他的县令,并不敢让流民随意出县。
只是,想要救灾的话也是需要存粮的,县里的存粮不够,必须要州里给粮才能赈灾。
所以一封封请求刺史批粮的文书就被递到了河中郡刺史桌头。
李明德的心怦怦直跳:“刺史大人,城外的饥民越来越多了。我们若再不施粥放粮,恐怕会发生民乱啊。”
河中郡刺史淡淡地瞅一眼李明德:“京都不来粮,我们如何赈灾?”
河中郡刺史一副没钱的模样,压根不管这事儿。
李明德没办法,刚出刺史府就被通判拉过去。
“别管他,你带着人跟我一起来,我们去放粮!”
每个州郡都有常平仓。
河中郡的常平仓钥匙就在吴通判手里。
李明德带着一群衙吏,跟着吴通判直奔常平仓。
虽然钥匙在吴通盼手里,但负责看守粮仓的却是刺史大人的人。
吴通判怒喝:“快给我闪开!谁敢阻拦以阻拦赈灾,予以抓捕!”
一群衙役冲了过去,迅速打开各处的仓库。
李明德跟在吴通判身后,进入其中一个仓库,发现里面囤积的只有香料,并没有粮食。
吴通判:“把这些香料都卖出去,换成粮食。”
他们又去了另外几个仓库,发现那几个仓库,外面堆着的是陈粮,里面堆着的却是沙土!
吴通判脑袋嗡嗡的,这狗日的刺史!他倒卖官粮,还想让自己背锅!
这事要是捅上去,两人都捞不着好。
可是朝廷也不是傻子,就算要救灾,也会考虑到河中郡当地的存粮情况,而不是任由河中郡开口要多少,就提供多少。
李明德低着头,等着看,这位吴通判最后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过了半炷香后,吴通判:“把陈粮也拿去赈灾。”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好像那些沙土并不存在,也没有发生倒卖官粮之事。
李明德在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河中郡官场上唯一的一股清流,也不过如此。
城外的饥民越来越多,这些陈粮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不少底下的县实在是撑不住了,不得不放开闸口,不再限制这些饥民的行动。
各县百姓听说河中府在赈灾,于是扶老携幼,沿街乞讨,前往州城。
一路上,都有百姓饿死,尸体遭到野狗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