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洪承畴也是知道的,因为就连督标营也开始有士兵逃亡了。
有吴三桂开头,其余各镇总兵官也纷纷询问起来,以唐通和左光先最为起劲。
可是还没等洪承畴开口,唐通便率先说道:“督臣,朝廷的钱粮什么时候到啊,我营中已经断粮了!”
两日后,崇祯帝下诏,以洪承畴总督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北直隶诸省军政,统领密云镇、前屯卫、宁远镇兵马三万六千人、援剿总兵官左光先部、辽东镇,共计十一万余精锐进剿李自成部。各部兵马限期一月之内抵达京城汇合。
其余几人纷纷开口说了起来,果然各镇都已经开始有了逃兵。
“陛下!如果要筹集这么多钱粮,那陛下就直接将臣推出午门外斩首吧,臣无计可施!”
崇祯帝脸色凝重,看向李待问,问道:“户部能筹集多少钱粮?”
随后洪承畴语气一变,冷声对众人说道:“此战本督率部出战,如果有谁不听号令,别怪本督不留情面,圣上可是赐给本督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临机专断之权!”
众人闻言,都是不置可否,根本没人相信洪承畴的话。
此时哪怕崇祯帝不懂兵事,也知道两个月不可能结束战事,哪怕徐达再世,也不可能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剿灭百万敌军!
“半年!”
井陉关,又称土门关,汉朝时便在此口置关,它与南面的壶关、天井关合称上党三关。
洪承畴脸色有些不悦,看向吴三桂,说道:“安宁伯所部路途最远,不过时间紧迫,大同镇、山西镇的同袍还等着咱们驰援,本督就不留时间休整了,大军明日便出发,还望安宁伯见谅。”
“两个月!”
井陉关包括西故关、娘子关和东土门关三部分。明正统二年修复关城,是西北入冀之锁钥,故有依籍特重的说法。
崇祯帝怒声说道:“户部必须筹集大军半年所需钱粮,一个月内筹集完毕!”
对于此战,众人都非常不看好,各镇十一万大军仓促集结,不但钱粮不足,而且面对的敌军更是百万之众,这样的战斗,谁都不想参与。
同时命大同镇、山西镇两部兵马死守大同府,将流贼兵马拖在山西境内。
“其余锦州、松山、宁远、山海关等地兵马不能调动,必须驻守各地,这已经是辽东驻军的最低限度了。”
唐通也趁机说道:“是啊,到时候都不用流贼派兵断我粮道,我大军自己的钱粮就要断了!”
可是此时洪承畴的心中却非常沉重,就在昨天户部将大军所需钱粮送入督标营内。可是数额却远比商议的数额少,只够十余万大军吃用半个月的。
王廷臣说道:“督臣,十余万大军调动参战,所需钱粮乃是海量。现在缺少一些还好说,我等压着各部将兵就是了。可是大军与流贼打起了之后,要是后方钱粮还是供应不上,甚至彻底断绝了,怎么办?”
这时,吴三桂说道:“督臣,不是我等不体恤朝廷,而是这一路走来,各镇都是节衣缩食,各部将士心中愤懑、士气低落。就连本镇内,都已经有数百逃兵了,相信各镇的情况都是如此。”
此时各镇十一万大军在井陉关内外驻防,洪承畴带着各镇总兵官进入关城休息。如今关城内只有三百多守军,比兵部规定的“两千精锐”相去甚远。
次日,洪承畴率部从德胜门出发,向西南方向行进,前往山西。
洪承畴微微皱眉,说道:“各镇情况都是如此,就连本督的督标营也是缺粮。朝廷艰难,诸位还是体恤一下,再等几天。”
没办法,面对崇祯帝几乎一日三催的督促,面对大同府王朴、李辅明几乎三天一封的八百里告急,洪承畴没时间等待后续钱粮到位,只能准备先行开拔。
这一次,崇祯帝直接派出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前往各镇送达诏令,并且各队锦衣卫在送达诏令后,并不会立即返回京城复命,而是要跟随大军一同返回京城。
几个总兵官都看向了吴三桂,只见吴三桂说道:“督臣莫怪,我等都是为了保全兵力,也只有如此,才能打赢此战。所以我等以为,大军应驻守井陉关,等待朝廷钱粮运到,再继续进兵!”
洪承畴眉头紧锁,说道:“本督理解诸位的担忧,不过停留在井陉关是不行的,大军必须继续前进。当然断粮迎战的事情,本督也不会做。所以本督以为,大军应继续前进,先拿下太原府城,然后依托坚城,获取城中的物资,然后再等待朝廷的钱粮补给,如何??”
几人犹豫了起来,随后吴三桂问道:“各镇现在已经基本断粮了,如何走到太原去?”
洪承畴咬着牙,说道:“将井陉关周边的所有粮草搜集起来,全部带走!再不够,各部杀马充饥!”